1.
天气变热了,热的让人烦躁。同时又倦意深沉。
日子开始变长了,不忙碌的时候时间让人觉得难挨。
最近生活一切如常,虽然还是依旧时常觉得疲惫。
好像也分不清是不是工作带来的疲累,也许还是状态还不够对。
2.
近来天气很好,晴,无雨,不会害怕忘了带伞。
以前爱写碎碎念式的长文,也不在意是否啰嗦。后来开始写短文发现是个偷懒的法子。短文写久了,偷懒成性,已经不会写长文了。有时候好像也不是不会,是写不出来了。脑子里的东西,像块干的差不多的海绵,已经挤不出来了。开始决定去吸水。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看一本书了?
我好像很久了。
白岩松说,书读的够多了,就会通透了。仔细想来也是的,人大多数的烦恼往往不是因为疑惑太多,而是脑子里的东西太少以至于不足以解决眼前的惑。其实要么走两个极端也是好的,要么从来不曾读,也就不会沾染文人身上的感知力,要么就多读,也就能借由他们深沉思想的共情力。
最难的便是中间这部分人了。好像读过一些书,好像也能读懂一些人,但是好像还不够。于是就会时常困顿,因为还没读够,也没读通。往往最多的也就是中间这部分人了。
很不幸,我也成为这绝大多数中的人。
3.
享受安静,不论做什么。
又回归到一个人的空间,自在且安全。
最近时常浮躁,听歌都开始觉得吵闹。于是决定重新开始读书。摆脱掉那些无谓的庸人自扰,回归纯粹。读书这件事,会使人安心。推翻等到心静下来再去读这个逻辑顺序,因为很难等,等的时间漫长未知且浪费。看书这件事会先让人静心,以这个步骤开始,从静心再去更好的让人沉淀下来,不至于浮躁,也不至于太花哨。
寻找起色,以不动声色的方式。报了一个瑜伽课,也没有说要寄托或者改善什么,就只是想在原有的生活上加一点起色。做自己突然想做的事,也没有那么多理由。就好比最近兴致上头在学舞,也没有想跳到多精髓,只要完整学会就可以了。不过,领域外的事真的每一步都还都挺难的。
4.
书是良药,择优而读。
没有佛性,就先养成一颗禅心。
不一定要修行,但可以养成一颗禅心。午间休息,没有困意。放着一杯冰美式,拉开抽屉无意间发现大概是去年买的一本书《禅者的初心》,脑子里第一瞬间冒出来的是问号。我不像是个能参禅的人,且还是个没有悟性的人,也不知道怎么鬼使神差有的这本书。开篇是《做一个完全自由的人》,听起来这件事就不是容易的,那便先有一个“禅心”吧。何谓“禅心”,书中说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那么又何谓“初心”?搬运书中的话是这样解释的:初学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像老手的心那样饱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它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
这个释明我是接受的。始终以一个空的状态去开始,才会更容易接受所有的附加,这样想来好像没有那么的假大空。
5.
改变这件事会很难吗?
拖延症来了,永远在拖延,永远在推迟,就永远在做着补作业这件事。
手机里的照片一样。常常拍了一大堆,常常想着找下个更好的机会发。
微博更新动态一样。常常在便签里写了好多,常常想着下次再写满了再发。
现在补看花的游记一样,今天补昨天的日记也一样。
开始难一点,后面就好的。但是,第一步好难啊。第一步太难跨出去,以至于后面的九十九步也一并跟着难走一样。
好像我们总在被告知这件事结果应该是怎么样,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过程应该怎么去做。
所以,就会变成周而复始的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