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这个暑假,对我们嵩县的教师来说,也注定是个难忘的暑假,因为我们3500余名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局党委的号召,冒酷暑进农家,走村串户,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千名教师入万户”大走访,向广大贫困群众宣传党的教育资助好政策,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让贫困群众树立要让孩子读书成才的信念,明白“一人有技术,全家能致富”、“一人技术强,全家奔小康”的道理。
2019年7月7日下午,我们嵩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全体老师及第一实验小学的部分老师在县一中礼堂召开了走访、排查动员培训大会。县教体局相关班子领导也参加了分包乡镇的培训会,并亲临大走访一线,查看、指导走访情况。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挂帅,开动员会、培训会,深入村子进行走访。机关股室长全力以赴,进村到户,参与到分包乡镇大走访中去。

7月8日上午,我们小组一行6人(组长艳丽,组员丽霞、留颂、红娜、我和瑞丽)驱车前往我的老家——库区牛寨村展开了走访排查活动。
在我们牛寨村小学的办公室里面,孟校长给我们再次细分了小组,并协调各村小组给我们搭配了熟悉本组情况的精干村民协助我们做好调查。明确各自的任务后我们就分小组迅速展开了工作。
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是那么熟悉。校长也照顾我是本村走出去的姑娘,所以让我走访排查我们第二生产小队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的就读情况。我刚到村口就被乡里乡亲乡亲——我敬爱的叔叔、婶婶、奶奶、爷爷们围了过来。
“哦,是晓平回来了!”他们热情的同我打招呼,并搬凳子让我坐下。待我给他们讲明了来意之后,他们大力支持我的工作,“你坐在这儿不需要动,我们去帮你通知有学生的人家来”,我被乡亲们的热情淳朴深深的感动了。
是啊,“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美”!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故乡的这片土地,忘不了故乡这片土地上辛苦劳作的人们,忘不了故乡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小时候曾给予我的点滴关爱!
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坐在原地没动,我已经排查清楚了十几户人家的学生在校情况。“文霞”婶子听说我回来了,忙去菜地里采摘了新鲜的豆角、西红柿等蔬菜让我走的时候捎上;“晓丽”妹子听说我回来了,也是匆忙跑去地里,又是摘菜又是掰玉米棒子让我带。遇到外出做生意不在家的情况,林安、盘安叔叔们慌忙用手机帮我打电话联系。这份浓浓的乡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对于他们所不知道的情况,我和协理员“金枝妹妹”挨家挨户敲门询问了。
“变婶婶”老了,正在门楼下拣油菜籽里的沙粒,背越发的佝偻了;“芒姨”也老了,正在屋檐下缝补着衣服,额头上满是深深的皱纹,目光变得那么呆滞,但她们都能唤出我“小萍”的乳名,都不忘再三挽留我在她们家吃午饭。我小时候的伙伴们,现在都已是几个孩子的爸爸妈妈,甚至有的已经当了爷爷奶奶了。那些年轻的孩子们,我自然叫不上他们的名字,村口路边的那些抱娃娃的小媳妇,我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家的儿媳,心里顿时涌上一种岁月无情、人世沧桑的酸楚感。
令人开心的是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家家户户都盖了楼房,她们的庭院干净整洁,花木葱郁!走访下来,全组没有一个辍学儿童,好多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娃儿们送到了城市里读书上学!
入户走访排查完毕,下午5:00的时候,我们开始了数据汇总录入工作。我们六位老师同心协力、相互协作,没几个小时我们基本完成了任务。
7月9日这一天,组长的先生(跃民)开车送我们再次来到我们的牛寨村小,在学校办公室进行了查缺补漏工作。午饭时分,孟校长带我们到村民家里吃了午饭(番茄鸡蛋捞面),之后我们又开始回到学校进行有关信息的完善录入。下午五点多钟我们又劳驾跃民先生开车接我们回家。
两天的下乡走访,虽然很累,但收获满满,不仅仅是完成了局里交给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溢满心头的浓浓乡情。
别了,我可爱的故乡;别了,我亲爱的乡邻们,他日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的,我想为家乡的教育做一点贡献,也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