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云端周更雨️——又是周三晚航班,云端更文。
今天收到了个税 APP 的退税审核同意提醒,退税 1400 多;持续了一个月的 Battle 很有效果,我很满意。整个 Battle 过程分三轮,经历了两次失败,第三次才成功,给自己点个赞。
Round 1 我 vs HR
一个月前,开始持续收到个税申报短信提醒,打开 APP 做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填报的结果是要补缴税款。
因为去年换了工作,下半年的几个月没有延续之前的收入记录,基数比实际低了,所以补缴税款是应该的。
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入职新公司后第二个月漏了一次三险一金的扣除: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 9 月份都没有缴纳记录。
询问 HR 是怎么回事,回答说是新公司和原公司薪酬发放周期不同,所以报税周期也不同。原公司是上发薪,当月发当月的工资并做税前扣除;新公司是下发薪,下个月才发上月薪酬并做税前扣除。我 8月份在原来的公司发薪扣税,9月份在新公司领了 8 月后半个月的薪酬却没有做扣除,10月份才做扣除。然后一直这样延后错着一个月。
HR 跟我解释说,缴费并没有中断,只是晚一个月。但是个税 APP 上的记录显示我断缴一个月,而且扣除额也不对,全年扣除额只有11个月的。
我用电子社保卡查到社保医保的缴费记录,确认缴费记录没断——这点很重要,毕竟连续交社保 15 年是满足拿退休金的条件之一。
于是我跟 HR 说确认他们没有断缴,但是税务填报扣除方面是否有方法解决。
HR 的回复是没有办法。还说如果现在扣除了那我如果跳槽到下家公司,他们当月发薪的话,我就会重复扣除。就这样一直延后错着到跳槽或者退休再解决。
我对这种回复表示无语。首先,重复扣除的说法明显不对,税务不可能这么做。其次,当年的问题当年解决,推到跳槽或者退休算什么解决之道?
我的诉求就是如实反映我的税前扣除情况,要么公司帮我纠正,要么我自行填报,公司提供补充证明材料。
为了支撑自己的诉求,我做了两件事:
一是在网上查询,查询结论是个税扣缴应与发放工资的实际月一致。
个人所得税税款所属期
原则就是只盯着工资实际发放的时间,工资在哪个月实际发放,个税就在哪个月扣下,然后次月15日之前申报。现实中企业可能存在当月发放当月工资,也可能存在当月发放上月工资。 不管怎么变,计税个税就是按实际发放时间来。
二是在个税APP上咨询,咨询得到的回复如下,如果申报了扣除,就可以如实填写。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48131/a226286cee5f6c5b.jpg)
但 HR 员工还是没理解我的意图,反复说这不可能做到,公司不会因为一个人改变发薪周期。我说我没有要求改成当月发放薪酬啊,只是要求补做税前扣除的申报,而且缴费记录显示扣除了。
HR 仍然在纠缠不可能改变发薪方式,并且在我找了 HR 部门负责人之后,还坚持这个说法。
一气之下,我就——(竟然)屈服了。实在是被 APP 的提示消息烦的不行,跟 HR 的 PK 又没有结果,不想继续在这件事情上浪费时间,于是我一手快,就按照少一个月扣除的测算结果补缴税款了。
第一轮PK失败。
Round 2 我 vs HR&报税系统
一觉睡醒,有点后悔自己没有坚持。
我反思自己屈服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与HR沟通无效,二是我自己信心不足,三是社保等实际上没有断缴,我就有点“且放一马”的想法。
但是,交的可是真金白银啊!
所以冷静下来之后,我做了三件事。
首先,确认是否还能补救。
离报税截止日还有两周多,查看个税APP,可以“更正、重置申报”,说明还是有调整机会的。
尝试点重置、更正(但没有最终提交),发现即使已经补缴完税款,还可以再提交退税申请。
于是,确认了通道没有关闭、还能补救。
第二,再次确认是否有理。
在Round 1的两项支撑基础上,我又通过朋友找到税务顾问,再次确认我的要求是否合理。
税务顾问听完我的疑问,回复说如实缴纳了三险一金的话,应该补充申报。可以先确认是否扣缴了,如果是公司扣了,但是个税APP显示不对,就得联系主管税务机关反映情况,看是否出现个税APP显示错误的现象,但是这种几率很小。如果在工作变动期确实没扣,那就看是哪家没扣(原单位还是现单位),让公司修改申报表。
第三,确认是否有据。
继续找人力Battle。在前两项都已确认的情况下,Battle的勇气和信念又回到我身上,就差证据了。
我把Round 1找到的支撑材料都发给HR,请她们看是否能够解决。期间HR负责人还来找我说没办法,让我算了。我没同意。我想既为我自己,也为其他类似情况的同事找到一条解决之路。今日事今日毕,既然是个解决问题的节点,那就不要把它拖到以后。何况,解决方法很可能并不涉及什么大变化,只是小改进而已。
然后每天询问一次。问到第N天,终于有进展了。
HR说她们联系的税务老师回复,这种情况单位没法操作,但是个人可以在汇算清缴的时候加上。假如以后我跳槽到当月发放工资的单位,当年会存在13笔社保(其实不可能……)需要自己再去汇算清缴时变成12笔。
我请HR给我准备个盖章说明,以备填报时上传。
第二天,我收到了盖章说明。
于是我提交了退税申请,但是我并没有看到什么地方能够上传证明文件。
等待几天后,个税APP弹出消息:
税务审核不通过。
原因如下:由于您申报的收入、专项扣除存在待核实的事项,且扣缴义务人(就是现单位)申报的金额是XXXX(原来的数据),请及时更正申报;如对扣缴义务人申报数据存在异议,请联系扣缴义务人核实,故不予同意本次退税申请。请您再次核实您的年度汇算申报,确保申报信息真实准确。
第二轮PK,又失败了。这次败给了系统。
Round 3 我 vs 报税系统
经过前期的充分沟通,HR已经完全理解并支持我,所以我直接找到HR,把审核没通过、也没发现上传文件地方的情况作了说明,继续寻求帮助。
HR部门安排专门对接税务的员工协助我。他问我是否收到报税系统让我提交补充材料、上传证明的信息提示;说是提交退税申请后,每天看一下APP右上角的消息,站内信里有提交资料的链接。除了公司证明,还需要上传去年社保缴费明细。
我翻出APP的消息箱,确认这次申请一共只有两条消息,第一条题为“年度汇算退税审核提醒”,第二条就是“退税审核不同意提醒”,中间没有让报材料的信息。
HR说其他人在这个流程会有提示上传的消息。看来情况不太一样,建议我去税务大厅处理。
原本打算去税务大厅了,HR又找我,让在APP上再试一次。
于是我选了“更正”按钮,但没有改动什么信息,再次提交。
HR提醒我,每天关注一下APP是否有消息提醒。提交的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跟上次一样,题为“年度汇算退税审核提醒”的消息。
第四天下午,终于收到“退税审核报税补充材料或说明的提醒”信息。
按链接点进去,以图片格式补充上传了证明文件。
补充材料后,又过了九天。中途看了两三次,没有动静,也就没有每天都看。
但是这天中午,似有所感,觉得应该有消息了,点开APP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退税审核同意提醒
您于2023年6月X日提交的退税申请已审核通过。请关注申请退税时提供的银行账户资金变化情况,以银行到账时间为准。
收到消息的第二天,退税款一千四百多元到账。
第三轮PK,终于,我赢了。
复盘
回顾整个过程,从我刚开始跟HR沟通那天算起,到最终拿回退税款,一共33天。
虽然我把整个过程概括成三轮PK,但它们只是标志性节点。
中间很多次的来回沟通,还是有点压力在的。
我佩服自己的是:当中有很多次,在失败或承压或烦躁时,我都可以选择放弃,无奈地接受并不理想的结果:算了,那就这样吧,反正已经努力过了,结果还是不行嘛。
但是,我没有。
没有温良恭俭让,没有那么“好说话”,而是为自己的利益据理力争、锱铢必较。
既履行作为纳税人的责任和义务完整填报,也合理行使税前扣除的权力。
总结自己做得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解决问题。集中注意力在表达诉求和解决之道,而不是发散到其他点或者抱怨。
二是不断争取同盟。跟HR员工沟通无效后,我找负责人沟通,让她能理解我的诉求,明白我不是无理取闹,也没有给他们出难题——比如想改发薪方式什么的。
三是对人有始有终。退税审核通过后,我给前两轮沟通的HR员工、第三轮的HR税务员工、HR负责人、第二轮时我咨询过的税务顾问,逐一发消息说了这个结果,并表示感谢。
后记:吸引力法则
整篇文章分三次写完,战线拖得有点长,但后续我的经历,有两件事,似乎都在证明吸引力法则。所以带来了本文的后记。
第一件事是提前还贷。
去年就起过念头,但当时给贷款行打电话没接通,看新闻又说还贷很复杂、银行会拖时间等,所以没有实施。
在退税的第三轮PK进程中,收到补充材料通知的那天,我备受鼓舞,于是就趁热打铁直接跑去贷款银行,问要提前还贷该怎么办理。当天就填好了还贷申请书。筹措完还贷款项后告诉客户经理,她就提交申请。原本她说审核需要三四天,通知还款预计是20个工作日之后。结果,两个工作日后就审核通过,还款日也就在两周后。还掉部分贷款本金后,我还同时申请将还款方式从等额本息改为等额本金,进一步减小压力。还贷那天,有些空虚茫然,一笔数字就这样消失了?但想到很快公积金就能覆盖月供,轻松感油然而生。
第二件事是巧合。
还贷前天晚上在找很久不用的银行卡时,意外翻出一张超市卡(去年怎么也找不到,还以为丢了),里面还有600多元,有效期就到第二天。于是顺便去了超市,激活卡把有效期延长了一年。
大概是因为我在认真地对待每一笔自己的财富,所以财富才会主动来找我。
后后记:
周末看完了韩国综艺《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热血澎湃,女性就不应该被限制成小白花;越发感谢自己的不好说话、不将就。不设限,怎样都可以,活出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