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定不是个博览群书的人,因为我的阅读范围非常狭窄,只好那几口,其他的都无福消受。只对小说,戏剧,自传,散文,诗歌,社科类,历史类感兴趣,其他的比如财经,战争,刑侦,科幻,言情类的都很少涉猎。
我也没看太多书,因为15岁之前能够得到的书实在不多,15岁之后又被各种学习,考试,工作,养家糊口之类的事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机会看太多的书。
也许因为这样,我似乎患了间歇性读书饥渴症。隔一段时间就会像饿得要濒临死亡的人一样,得疯狂地,囫囵吞枣地,急不可耐地饱餐一顿才能暂时压抑住那个饥渴。
其实看过的书时间长了大多也忘了,只留个大概的印象。但每一本看过的书,无论养分多少,相信都会被吸收入了体内,滋养了我的思想和灵魂,让我成为今天的我。
读小学的时候,也忘了具体是哪年,我把能找到的,借得到的书都看了,基本都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之类的童话故事,很多有思想会说话的动物,很多的公主和王子,很多无缘无故发生的爱情,还最终都是永远幸福美满下去。那些书让我幻想着美得天下无敌的我也会碰到一个从天而降的白马王子来成就我完美的一生,也让我对埃及,沙漠和尼罗河有了无限的憧憬和遐想。
后来金庸在大陆火的时候我刚好上初中,我爸看神雕的时候喜欢在餐桌上给我讲一些,但他看得太慢,我和我弟却已经听得激动得不行了。后来逼我爸在地摊上给我们买了一套天龙八部,自己看得不亦乐乎,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金庸系列的书或借或买看了个七七八八,如痴如醉。同时代的还有梁羽生,古龙等,但我却毫无兴趣去追了,觉得既然金庸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就没什么必要去看了。如果非得找出金庸小说对我有什么影响的话,也许就是让我觉得郭靖和黄蓉这种搭配挺不错。很多年之后,我意识到我之所以接受辉辉哥其实就是因为他有点傻里傻气的,在他的傻气里又流露出来与身俱来的淳朴和憨实,就跟郭靖一样。
随着那个年代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几部电视剧的热播,我就跟风去看了那几部小说。谁知道,除了聊斋志异之外,其他几部一部都看不去。红楼梦太琐碎,三国和水浒太男性,西游记太怪诞,电视剧我看得津津有味,书却是被我嗤之以鼻。中国的四大名著我居然没有通读一部,实在汗颜。后来读了一些红学研究的文章,又觉得有趣,但自己还是提不起兴致去看整部小说。也许是因为我对讲勾心斗角的书始终就没有兴趣。
15岁之前我经常苦于无书可看。州图书馆要花钱办卡才可以去借书,一向节俭的父母似乎从来就没有觉得有花那个钱的必要。为了让我不花钱又借到书,我妈带我去了她们县医院的图书室。我对那个图书室的印象是完全看不懂的医学杂志和书籍,好不容易找到一本卡夫卡的《变形记》,回家翻了一下,看不懂就作罢了。后来每次去那个图书室,我就直接奔电影画报去了,当年的封面女郎巩俐真是美啊。
15岁到了昆明上高中。作为一个从小城市来的人,我对省城抱有很大的期望,以为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有取之不尽的书可以看。但现实永远是令人失望的:我唯一能借书的地方只是学校二楼一个逼仄的图书室,有着寥寥不多的收藏,每星期开放时间还相当有限。一个云大附属中学,却不可以到大学图书馆借书,我失望极了。好在离开父母生活就有了支配财务的自由,我在实在没书可看的情况下只能花钱在学校附近的城市流动图书馆的办卡借书。当时的月费8块对于我的生活费来说也不算便宜,只记得在办卡还是不办卡这件事上我还是犹豫了一会。
办了卡之后进去一看,发现收藏的书籍大多是迎合大众口味的一些言情类,武侠类,养生书籍。在那里借的书里,有三本至今还有印象。一是看琼瑶电视剧多了,于是想看看她的第一本小说《窗外》是什么样。因为我自己的情感发育滞后,对年轻学生和40岁老师谈恋爱的故事看完之后我实在没感觉。另外看了一本不入流的美国小说《女总统》,只记得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还有竞选当总统这么回事,也没想到女总统是从出生开始就被女总统的爸爸的精心栽培的结果,后来很多年之后才发现这本书有点映射肯尼迪他老爸的意思。
尽管一排一排的书架我失望,但在这些书里,我意外地找到一本对我有着重要启蒙的书,《简爱》。为什么被这本书如此震撼呢?因为它和我之前看过的所有书都不一样:它是我看过的第一本从女性视角来讲述男女平等关系的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当女性在家庭出身,社会背景,阅历,地位,财务状况,甚至容貌身材等等都处于劣势的时候,如何在男性面前争取和获得精神上的独立和平等,在爱情和平等面前该做什么样的选择。这个思想对我影响深刻,它让我确定了爱情里必须要有平等和独立这两样东西,甚至,女性可以在婚姻和爱情里义无反顾地担当传统文化里男性的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