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今天早上老大读着老公准备的课程演讲稿,我觉得很拗口,我就直接说:“演讲,又不是讲课,更何况,讲课这么枯燥,下面谁还听呀。”“演讲不是陈述历史事实,而是要讲故事,有表现力,让别人印象深刻!”
老公的反应:你知道怎么演讲,昨晚你怎么没弄呢?你知道班超吗?你知道他的典故吗?很多成语都出自他!你什么都不懂,不要瞎提意见!你让她读完!我管她,不用你管!
读取情绪:生气!非常生气!
解读情绪背后的原因:别人辛辛苦苦昨晚花时间整理了“班超”的历史事件和故事,却被人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和批评,没留足面子。
沟通目的:达成共识—我们是一伙的,都想让孩子在演讲中能表现好,不止人物的选取有眼光,讲完之后还让大家觉得,这么厉害的人,这么出名的成语,我咋不知道呢。
沟通结果:圆满实现沟通目的。
1.真诚道歉,承认自己早上没完全了解情况就指责是不对的。
2.提出解决方案:咱们能不能一块修改一版之后给她送过去,让她演讲时能好好表现一下,毕竟是第一次正式在同学和老师眼中的演讲。
我先根据你的内容,和《上下五千年》的内容把一个成语故事讲清楚来看到这个人。
先开始讲故事:铺垫,建立起跟同学的联系,像演电影一样,让大家通过成语故事来猜猜这个人是谁?无论是否猜到,都可以再接下来讲班超的个人生平和事迹。
3.充分赞赏并上请教:真不知道你昨晚竟然下了这么大功夫来收集资料,逻辑这么清晰,史实部分还找了文献,写得真全面。我改完了,你看看行不行,哪儿还需再进一步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