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坚持的意义

论语-坚持的意义

作者: H电话绿豆沙H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12:07 被阅读0次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能做到三个月都不违离仁德,其他的人呀,有的能做到一天,最多的也只能做到一个月而已。万事难在坚持,把最平凡的事坚持做,彻底做,就是圣人。

    如王阳明言,千百年圣人传下来的那一点真骨血!知行合一,就是凡事彻底,把最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彻底,把你知道的道理,在日用常行,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彻底落实。不是规定标准让你怎么做,而是你自己有理念,有精神,去发挥,去发扬。

    程颐说:“三月,天道小变之节,言其久也,过此则圣人矣。”儒家的道理很简单,三个月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天道就要一小变了,要换季节了。天道都要挪一挪、变一变了,你居然还没变,你就不会变了。你比天还厉害,你就是圣人。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昨天说到孔子给冉雍赋能:英雄不问出处,圣贤不问出身。

    你只要好好干就有用武之地,不用担心才能得不到发挥。如果得不到发挥,得不到重用的话,山川神灵都不会答应的。

    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样更好的赋能了。

    今天我们再来讲一讲颜回。

    在他心目中,颜回是最好的学生,最好学了,不迁怒,不贰过。以前说过很多他的好处,那么今天再来讲一讲他的特点。

    颜回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孔子为什么那么喜爱他?

    先看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大家听我在念原文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是慢,另外一个节奏感比较强。

    为什么呀?因为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它包含着许多东西,把它读出节奏感来,就能够听出来点什么。

    具体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颜回他的心能够做到连续三个月都不违背仁德。其他的人,有的能做到一天或者几天,最多一个月而已。

    大家看到了吗?

    仁德之心,就像孟子说的似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他都有。

    那为什么有人能做到仁,有的人做不到呢?其实就是难在坚持。

    连续三个月都不违仁,就是他能够长时间的来保持。想一想,如果三个月都能坚持下来,那么他能不能会坚持三年呢?能不能坚持十年呢?能不能坚持一生呢?

    而有的人只能保持一天或者几天,最多个把月,那他这个把月保持,下个把月他就违背了,那他能坚持多久呢?

    其实这里边说的根本就在于始终如一的去坚持和只是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这一点区别。

    王阳明是中国除了孔子以外的又一个儒家公认的圣人。他说,千百年来,圣人传下来的一点真骨血,其实就是知行合一。

    凡事彻底,把最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彻底,把你知道的道理,日用常行,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去彻底落实,一件一件做,一天一天积累,就是持续改善。

    不是说规定好标准,让你怎么做,去强迫你。

    而是你自己有这种理念,有这种精神,去发挥,去发扬,也就是自动自觉的去做,而不是靠外力去监督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驱力。我们能够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主要就是因为内驱力造成的

    如果只是靠外力,真的很容易放弃,咱又不能整天拿刀架着脖子,你要不做就如何如何,那就不叫仁了,那就被强迫了,强扭的瓜不甜。

    接下来还是用华杉的解读,他提到了儒家里面的几个学标准,三个学习层次的标准,借这个机会我也学习学习,大家也都知道知道。

    儒家学习反复讲什么呢?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这是三个层次,这句话应该是在中庸里面的,不是在论语里。

    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有层次的差别,有的人是生而知之,有的人是学而知之,有的人是困而知之。

    ❤️困而知之,勉而行之;

    ❤️学而知之,利而行之;

    ❤️生而知之,安而行之。

    先解释一下困知勉行,也就是困而知之,勉而行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制定标准,让你去按规范去做,用标准来困住你,勉强让你去按标准来做,这是普通人。

    比普通人高一等层次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

    就是学知利行,启发你让你学习理解,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和好处,自己愿意积极努力的主动去做,去改善,去提高。

    这个层次的人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战友。学而知之,利而行之,知道自己不足,我要去学。通过学,我知道了,知道了以后,因为对自己的未来有好处,能够提升自己认知和能力,最后会获取相应的幸福,所以我愿意去行动,这叫学而知之,利而行之。

    最高一层次的是什么呢?

    就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这就是圣人的标准。

    就是他天资聪慧,生下来就懂,然后他能够非常安心的,理所当然的去践行,不需要外界有什么督促,也不需要内心有太多的活动。

    说到底干不干啊?做还是不做呢?反复权衡,反复衡量,没有!

    他做这个是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遵循天道来做事,做的心安理得,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那他才难受。

    这里面说颜回就有一点这样的意思,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圣人的标准。

    所以说,后世人评价说,孔子和他的弟子,如果说除了孔子是个圣人的话,再选一位圣人的话,就是颜回,因为他能够做到长期坚持仁。

    刚才讲到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和学而知之,利而行之,这两个标准其实就是颜回和其他同学的区别。

    打个比方,颜回住在仁德屋子里面住的很安心,很得劲,三个月也得劲儿,三年也得劲儿,出去一下他反而觉得不舒服。

    其他同学很努力学习,也想在这个屋子里住下来,但是呆不住,老想出去透透气儿,放放风,有的人能呆一天,最多有的人能呆一个月,就想溜出去了。

    这叫内外主宾之辨,就是颜回在屋子之内,就像主人,他在这里心安理得,就像我们在自己家里,想干嘛干嘛。那是你的一方天地,呆着无比的舒适,无比的自然。

    而咱要是到别人家做客,哪怕这个房子再豪华,装修再好看,但是他也不是咱们家,呆着总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

    我们是外人,我们是宾客,刚开始新鲜,但很难久住,还是回到自己家窝里舒服。

    说到这里,我再给大家来一点题外话。

    但是这个题外话也不是白说的,大家先听我说一说。

    我们现在都强调说,大家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

    在这里面孔子特地拿出他的弟子颜回和其他同学比,难道圣人错了吗?

    其实在这里,就是人生天地间,比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能不比的,怎么可能不比呢!

    只是我们要比,怎么比?比什么?

    我们现在常说不要和别人比,拿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这样你就越比越沮丧,越灰心,越没有精气神儿。

    而是要和自己比,看看有没有成长,有没有进步,优于昨天的自己就好了,这是说我们在比的时候要拿什么样的标准。

    像这里面孔子拿颜回和众弟子比说,一个是三月不违仁,一个是日月至焉而已。要么几天,要么就是十天半个月,最多一个月都不得了了。

    这是和谁比啊?这是和同学比。这样错吗?不是错的。

    这就是树立榜样,让我们看到同样是同学,有的人能达到什么标准?能达到什么样的境地?我们要勉励自己,或者说我们要好好的向人家来学习。

    珠玉在前,我能不能像他一样也能够达到这种标准呢?

    可能我做不到,做不到没关系,我努力去做到,我在奋斗的过程中比我自己过去强,可能我达不到颜回的标准,但是我可以比自己过去强,原先我可能保持一天,现在我能保持多少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甚至更多。

    其实就是说第一要和自己比,看到成长和进步,这是正确的,也是大家现在提倡的。

    另外,就是要和优秀的人比

    比什么呢?比仁德,比思想境界,而不是比他穿的多好看,或者说比他有多少物质财富,比他有多会享受,有多少香车美女,他生活有多奢侈,这是不能比的,不应该比的。

    当我们都能够比仁德,比坚持,比长久,那么我们就不得了了。每个人都积极好学上进,都去提升自己,蔚然成风,相当的了得。

    好了,讲完了题外话,也就是比。我相信大家对于这个概念应该有一点更深刻的认识。

    跟谁比?和自己比过去,和优秀的榜样人物比,向他看齐。

    比什么?比成长,比进步,比仁德,不比那些物质,那些虚名。才是真正的好的比。

    接下来,所以说这个三个月和日月至焉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的人认为,三个月是个虚数。中国人三、九,往往只是说多的意思,并不是指真的三个或者九个,这是我们文化的一点特色,所以我们不习惯数字化管理,不习惯按数据来决策。

    所以这些人就把这句话简单理解为颜回能够长期坚持仁德,其他人只能暂时做到。

    这么理解就是把老师那么深刻的教诲轻轻地错过了,是没有按照老师教的切记体察读书法去解。

    切己体察,什么意思啊?就把它放在自己身上体会察觉,我应该怎么做。

    这牵扯到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多长时间能够养成一个习惯呢?现在大家会流传说21天养成习惯,大家说21天能不能养成习惯啊?说实在的,21天难,太难了。

    你发现有谁21天把一个习惯养成的呢?

    他会告诉你坚持21天,再坚持21天,再坚持多少天,然后慢慢的就养成了。

    而事实上21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你才刚刚要适应,内心潜意识根本就没有接受。稍微思想一松懈,看到熬21天过了,我可以已经完成了,沾沾自喜,接下来第二天就放弃了而且毫无违和感,不信大家试试。因为我曾经做过说干21天吧,结果21天后就放弃了。

    举个例子,咱们时常参加2@1天的演讲训练营、声音训练营。这21天我们非常嗨,拼命的学,拼命的练,好不热闹。

    但是21天一结束,也比赛了,成绩也出来了,也结营了,然后基本上就没有然后了。

    好像我学了,我也练了,我也比了,就是我的了,以后就不管了。

    结果再过一段时间,想想还会一点儿,再过一段时间好像想不起来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全还回去了。

    那怎么办呢?

    儒家讲3个月。为什么这样说呢?

    宋朝的大儒程颐程颢,这兄弟俩都是儒家的重要人物。程颐说,三月,天道小变之节,言其久矣,过此则圣人矣。

    就是说儒家的道理很简单,三个月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来了,季节都要变了,春天变夏天,夏天变秋天,秋天变冬天,冬天再过三个月又变成了春天了。

    就是说能坚持三个月,天道都变了,你还不变,你就不会变啦!你比天还厉害,你就是圣人了。

    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把一件事长期坚持到三个月以上,内心不违和,不是强迫自己做的,而是慢慢的内心深处已经接受了认可了,那么你就可以长期的做下去啦。

    就比如说我们有的人早起好几年了,我们包括我健身,过完年以后到现在一直坚持。今天早晨的一会做锻炼的时候就能做到150个深蹲了。推肚子敲胆经,也都一直在做。像我这个写字已经是整整一年半了,每天一页纸。

    那当然了,我只是举我的例子,我们这里战友的例子比比皆是,各种各样的都有,其实在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已经做到了仁了。这是仁的其中一个小小的境界而已。

    所以大家要记住了,关键是坚持。当然这里的坚持不是苦哈哈的坚持,而是让别人看到你一以贯之的去做,把它养成习惯,长久的去坚持,这样你就厉害了。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这里面季康子问了三个人,仲由、端木赐和冉求,那孔子是如何回答的呢?又饱含什么深意呢?我们明天再说。

    我的感悟:

    1. 坚持的力量: 想起来一句糟糕的坚持好过放弃,  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想要放弃,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有哪种兴奋的感觉,慢慢变成习惯。

    2.内驱力: 如果自己能够理解坚持的意义以后才能更好的坚持, 如果有人强迫去做一些事情, 人都会有逆反心理, 反而不愿意去做。

    3.跟自己做比较: 说到这点我特别开心, 因为我自己觉得现在比以前的状态好太多了, 开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坚持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qf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