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便利越来越多的便利。就算是一个内向的人,宅在家,也可以购遍天下物。现在不只局限于面对面交流,才能得到经验、知识、信息,学习的方式变得多元化,成本大大降低。信息化社会海纳百川,会温和包容你个性化的棱角。只要你某一方面有所长,就算你孤僻、怪异,也可能会脱颖而出。
纷至迭来的信息,充裕我们的眼球,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消耗着我们有限的精力。你是否经常感觉到,一天没有做什么,也觉得很疲惫?打开电脑,先被不断弹出的网页消磨大半的时间?睡觉前,拿着手机不肯放下,不觉已深夜?
最消耗人精力的,不是繁重的工作,而是不停的做选择,这是一种内耗。
树立自己最需要的目标,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众多干扰噪音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之。最近热映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女主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目标,为姐姐复仇。反而从一介布衣逆袭为万人仰慕的皇帝之母。比起那些勾心斗角的妃嫔们,魏缨络胜在只做她自己,只认准自己的目标。尽管行走于荣华富贵的沼泽,她从来没有陷入其中。女主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如果女主的目标中加入太多的欲望,反而会成为她的束缚,阻碍她腾出更多的大脑回路,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道至简,认知不光有加法,还需要减法。拿出奥卡姆剃刀,“如无必须,勿增实体”。互联网社会,我们面临的不是缺信息,而是信息泛滥成灾。
还有一点,我们需警惕的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大量的利用工具,工具成为我们的依赖。当我们太过于依赖认知工具和手段的时候,我们的认知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浅变薄。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思维工具的进步息息相关。九九乘法现在是连小学生都人人必会的,但是乘法居然在中世纪,是大学里才学习的。可见没有工具的辅助,会大大加大认知的难度。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把经验上升为方法,但是最后要下降为流程,才会轻松的普及到每一个人。
但是,不能用工具替代认知,工具永远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地位。有车代步,不意味着人不要学会行走。我所从事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红利日渐凸显,程序可以卡控安全,却让人日益依赖,有的人长年累月,渐渐散失了自主卡控的能力。我们最初没有意识到的工具和手段,最终实现了对于人的反向控制和绑架,这就是一种反向驯化逻辑。不能让辅助工具的介入,导致我们能力的缺失,就像善良是种品质,不懂捍卫自己的尊严就是软弱。
合理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对敌锋利无比,杀敌一千而不至于自损八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