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择业,可以关注:
1、校园招聘是进一些央企、国企的唯一机会,错过了就几乎没有机会了,这话有些伤人,但很现实。应届毕业生,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
2、有考教师、公务员打算的人。一定要趁早,在大三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不要等到临近毕业的时候,再去准备,那实在是太晚了。
3、在内卷到白热化的当下,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是真的困难,就连211院校,985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4、一定要先就业,再择业。不要去盲目的等待,等待会让你错失一次又一次机会,等到所有的校园招聘都结束了,你可怎么办呢?
5、高薪的岗位真不多。期待高薪的人,该醒醒了,差不多就签了吧。
6、天才总是少数,不要把自己高估成天才,一定要脚踏实地,清楚的了解自己,评估自己。
7、择业技巧有哪些:学会收集信息,善于推销自己,实习经历准备,掌握技术实力,拥有资格证书等。
8、适应期。一份工作不可能只有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尤其是对新入职的人来说,简单枯燥的工作与自己最初对行业的幻想存在巨大落差,切莫心急,只有在自己投入努力后,才会感受到工作的乐趣。
9、择业的步骤:
首先,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给自己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定位,排除自己不喜欢的领域,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其次,选定自己喜欢的领域,对这个行业进行全面的行业分析。
最后,明确了自己时否具备胜任这一行业的职业能力后,在实习实践中亲自尝试来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你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是否有能力从事。
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人选,按加权平均成绩(如首次考试不及格,补考、重新学习通过,成绩按60分记)进行专业(专业方向)排序。
序号相同者,按《高等数学》加权平均成绩排序。
再有序号相同者,按国家大学英语六级、四级成绩依次进行排序。
属名额调剂(推荐人数不足需降低学习成绩要求)的学生不参与正常排序,在正常排序名单之后按序列出并予以注明。
读书是为了将来就业,如果喜欢的职业岗位需要读博就争取读博,岗位不需要读博那就不读,有的专业读博后就业范围更窄了。如果职业规划不去高校,准备去大厂,硕士够用了,如果遇到升职瓶颈,可以读在职博士。
大多数博士生在刚入学的时候都想着毕业以后做大学教授,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毕竟好大学就这么多,僧多粥少。
每天有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处理,同时又要保持自己在专业视野上的领先:科研这东西没有尽头,不进则退,还有跟科研紧密相关的创业项目。大学教授根本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
博士的唯一工作和任务就是做科研,没有人会在意你博士期间上课的成绩。如果你并不热爱科研,千万千万不要读博。博士日复一日基本上就干四件事儿:看paper、写代码/推数学 (比例取决于具体方向)、写作、交流。如果你对其中任意一件事情比较排斥,这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这里最容易忽视的是交流。假如你不擅长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一想到public speaking就腿肚子转筋,那么你的读博历程会相当挣扎。是否对科研有着执着的热爱是决定你要不要读博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
如果钱对你很重要,请慎重选择读博。姚班的本科毕业生找个年薪五六十万RMB的工作应该是轻轻松松,年薪一两百万的也大有人在。这样五、六年下来,算上升职加薪,怎么也有个大几百万甚至一千万了吧?在美国也差不多,在大厂好好工作个五、六年,年薪三五十万美元不是梦。所以读个博士基本上亏出去了一套豪宅。
读博期间亏的钱挣不回来。
1) 假如你毕业以后去大厂,你的起点可能会比本科/硕士生高1-2个level,那又怎样?你的同龄人早已在行业里积累了5,6年的经验,现在可能已经是你的顶头上司了。除非企业脑残,在升职的时候设置学历天花板,不然你哪有翻身的一天?
2) 假如你毕业以后做大学教授,那么恭喜你,你成功地在计算机行业里选到了那个最不挣钱的职业。
3) 假如你毕业以后去创业,你能不能干成和有没有博士学位没关系,我反而觉得有行业经验更重要。好了,现在你还觉得有多大可能能把亏的钱赚回来?
所以,读博不是为了挣钱或者是未来挣大钱。读博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如果有一大家子人等着你挣钱改善生活,那还是别读博了吧?有时候理想和自由在责任面前不堪一击。
科研的核心精神就是怀疑一切。每年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计算机界的图灵奖)通常都是颁给二三十年前的科研成果。因为在这期间这些成果会遭到同行反复的批评和挑战,没有个二三十年,科学共同体是很难一致认可它的价值的。大佬们尚且如此,作为食物链底端的小博士,被人无情地 judge 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很多博士最怕的就是conference presentation 的时候被人给问倒了,这种时候也只能尴尬地打个圆场然后灰头土脸地下台。最犀利的 judge 莫过于压根儿没人看你的论文。事实上,能被大佬喷,说明大佬还花时间看了你的论文,最惨的是你的论文无人问津。这种“礼貌”而无声的 judge,会让你忍不住怀疑自己花了这么大力气到底 accomplish 了什么?
如果你有一颗玻璃心,受到批评或冷遇就容易情绪化,那你可能不太适合读博。
首先,读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这个工程却有一个极其模糊的目标:发现一些新的知识并把它写出来。而在发现新知识的漫长过程中,很少会有像样的反馈和成就感。
有可能你辛辛苦苦工作了几个月甚至更久,却发现自己当初的 idea 根本不 work。没办法,科研就是这样无法预测。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个高水平的好导师,你可能会少走很多这样的弯路,但导师难免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不过好的导师不会那么计较成败,而是会一直陪伴你,关注你能力的成长。当然,如果你遇到一个平庸的导师,你很可能不幸成为炮灰,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所以在读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像被困在了一个大雾弥漫的荒原上,没有人告诉你你迈出的每一步是不是离走出去更近,没有地图,没有进度条,只能硬着头皮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打了再多鸡血的人置身于这种目标模糊又没有反馈的环境中也容易失去动力。我们太习惯了应试教育所暗示我们的逻辑: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只要努力,就应该得到好的结果。这样的教育背景让我们很难接受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当你拼命工作却发现没有回报甚至是在浪费时间。
很多人认为学习成绩好的人应该去读博,它们确实有关系,但本质上是两码事。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般会做题,会考试,会写大作业。可大作业和科研项目完全是两个物种。大作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首先,你有一个明确的要达成的目标并且你知道它一定能成。其次,大作业一般都有具体步骤和 checkpoints,这相当于给了你一个进度条。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进度条的作用,它让你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在项目进度中处于什么位置,离终点还有多远。所以,做大作业和做科研完全是两种心态。这其实是一个直博生从本科过渡到博士最大的挑战。我个人花了两年时间才完全适应。所以,如果你是一名“大作业型”选手,你也许会成为某些导师得意的劳动力,但你永远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学者。
正常情况下,每周40个小时对于读博来说是在开玩笑。
虽然读博一般不要求你在固定时间去实验室/办公室坐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但是巨大的工作量始终在你面前摆着。想要成为你研究的小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你必须在精力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倾其所有。
写代码的每天工作16+小时,几乎天亮了才睡觉,然后中午来学校开始工作,周末也一样。有时候晚饭我们会一起出去买个 Subway 回办公室吃,我吃的时候在看NBA,他在看 talk. 我问他说你不累么,不需要休息一下?他说 “对啊,我代码写累了,看个 talk 休息一下。”
工作和生活分不清楚,当你有一个 idea 想到一半想不清楚,或是有一个证明死活推不出来,亦或是有一个 bug 没修好导致看不到实验结果,你能到点儿就下班,和朋友开开心心出去浪?
读博不是一种单纯出卖劳动力,下了班就可以完全不想的工作。读博所经营的是你自己的 career,如果你自己都觉得无所谓,不去主动承担责任和压力的话,结果应该不会太好。更何况科研永无止境,几乎没有机会说“我真的做完了”,只有不断向前。
大学老师是统称。一类是行政人员,一类是教学一线的。包括辅导员在内的行政后勤人员,如果是党员,入职的时候是加分项,如果是一线讲师教授的话,搞学术的一般都不愿意成为有党派人士。
考研的考试地点如何查?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如果是应届本科生的话,一般就在本科学校所在的城市进行报考就可以, 可以在学校当地的教育招生办公室的考点,一般来说就是当地的市教育局分配考点,可以在网上报名时选择相应的考点,汇总统计到目标学校,目标学校再根据统计上来的情况,向各个考点分发专业课试卷,所以完全可以在当地考试。市教育局分配的考点是随机的,不过一般来说都是在当地的中学里边。
什么是学位证和毕业证呢?
毕业证:学生通过注册学籍,修完学校所安排的全部课程,即可颁发毕业证,其作用是对你学习经历的证明。学位证:是为了证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授予的证书,在中国学位证授予资格单位为通过中国教育部学士学位证样本认可的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获得学位意味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即对你学习能力及学业水平的证明。
学位与学历的联系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就比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
两证相比较有何区别?哪个更重要?
简单说学位证就是证明你有学士学历。如今各高校实行学分制,修够一定学分就能颁发学位证。(这类似于高中毕业证)应该说如果能取得学位证就肯定有毕业证,也就是说学位证比毕业证更有分量!
从学习收获来看
毕业证仅仅证明了一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过程,但学位证却是对这个人所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的认可。因此,学位证的价值要超过毕业证。
从市场认可度上看
对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双证比单证有竞争优势。但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则差别不大,关键是个人能力与专业背景。
拥有学位证有哪些优势?
1.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的考试中,应试者只要是本科以上学历,必须要有学位证书这是硬性要求。
2.有学位证书可以增加就业范围和机率。比如,在一些资格类考试(比如职称类考试)的报考条件中,学位的经验是可以作为对工作经验的补充的,学位考生需要的工作年限的要求就比一般本科生要少两年。
3.部分事业单位进编制一定要有学士学位!
4.一般来说,具有学士学位的工作人员在企业职称评定中更具有优势,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5.多数中国留学生出国读研如果没有学位证,只能先读预科。
入党是选调生的第一步。如何入党?
现在大学入党名额不多,一般大学四年下来,总人数不会超过20%。好好学习,绩点很重要,多参加各类活动,多汇报思想。
大一大二入党是最佳时间,大一开始申请,否则大四都入不了党。
本科期间当班长和团支书对入党有帮助。本科如果当过班团,研究生可干可不干,如果没干过,研究生干一年,可入围选调生。
本科阶段当班干部,去学生会,锻炼能力,开阔眼界,研究生阶段就不是重点了。
早早进组,进核心圈,多多发文章这是研究生顺利毕业的条件。研究生还是以学术和科研为主,其它都是鬼扯。
大四入党不起作用,只有预备党员档案可以带入研究生学校,入党积极分子也不可以,如果考研的话,还因学习党课有考试分心。
选调生的优势:
1.没有老油条参与,考试竞争相对较小,大多数需要双一流高校,如果是本地区选调,也可能是地方一些知名高校都有机会 。而传统的公务员国考省考,则是只限制学历,不管你是什么学校,导致上至留学海龟精英,下至大专生,甚至是没上过普高那种职校五年制大专都有机会报名。而且公务员这种考试吧,不是搞科研,不需要那么多的专业知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大家水平都不低。这样一来,竞争激烈 ,高分遍地走。
2.前途光明,选调生是作为干部人才培养的,只要自己不傻 ,和相关领导同事处好关系,仕途可谓一路顺风。
什么是选调生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哪些人可以报考选调生
根据中组部有关政策规定,主要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要求是党员(预备党员)、一定身份的学生干部、应届毕业生,校级以上奖励,根据中央有关政策,2011年以来,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像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等)也可以报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