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气导读
不管餐饮还是其他,选对了赛道(品类),选对了赛车(聚焦单品模式),选对了赛车手(强大组织力和精准顾客群),被认为是成功的三大要素。
聚焦来看,产品是第一位的。
本文来自餐饮老板内参(ID:cylbnc)
作者:李新洲
01
餐饮新湘军:经历巨亏和爆红,单品开100家
2017年10月底的长沙,秋色怡人。总部露台上,蛙来哒的两位创始人罗浩和罗清对面而坐,正在审核第100家店的合同。不知道那一刻他们会不会想起早年那段时光——
双职工的父母忙着上班养家,七八岁的罗浩就开始上灶台掂炒锅,给妹妹罗清做出一顿顿可口的饭菜。罗浩自小对酱料和调味非常敏感,从做饭中找到乐趣。在外面吃过一道菜,回家就可以做出来,大概能还原到九成。他熟悉长沙街头巷尾好吃的苍蝇馆子,更喜欢做家宴招待朋友。江湖传闻,长沙美食圈数得上号的大V们,都以吃过浩哥的家宴为荣。
罗浩一直有开餐厅的梦想。IT业摸爬滚打数年,说服在科技行业风生水起的罗清加入。2010年在长沙解放西路酒吧街的巷子口,正式开出第一家200平牛蛙火锅做夜宵生意,因口味好一炮而红;2013年又在市中心开出两家(500平和1800平)的味之翼长沙菜馆,进军传统餐饮酒楼,结果一年多亏损了1000多万。
(蛙来哒的美式就把环境和元素,
特别受年轻人欢迎)
意识到传统餐饮的管理运营是跨界者的短板,两兄妹止损调头聚焦牛蛙。2014年看到购物中心兴起有了进商场开店的念头,却因为“生意好但品牌力不足”大费周折,2015年在五一广场7-UP开出第一家炭烧牛蛙专门店,成为长沙第一个把夜宵生意做进商场的餐饮老板。
虽然蛙来哒在五楼(商场只有一二楼开业),但因为模式新颖产品好吃,很快成为餐饮排队王(动辄每天排200多号);2016年开深圳京基KK-one店,300平月流水过100万,日翻台9次;2017年开上海来福士店日翻台8次;2016年达到50家,2017年做到100家……
02
做火100家店之后的6条心得
蛙来哒的成功仅仅是因为聚焦单品么?又是怎么快速在2年开出100家店?罗清分享了她的6条心得——
(1)网红店还是实力派?产品说话
区分你到底是昙花一现的网红店,还是真正的实力派,最重要的一点还取决于产品是否好吃。
2011年,我向深圳红荔村创始人锦华大哥请教连锁店的经营,他说“一定要找到你的英雄产品”。那时我们只知道自己是做牛蛙火锅,并不确定什么是英雄产品,一直到2015年砍掉其他3个品牌聚焦牛蛙,才明白过来。
(蛙来哒招牌味型:
紫苏味、香辣味和黑椒蚝油味)
最开始,蛙来哒牛蛙只有香辣、泡椒两种口味。为了全国扩张和跨区域连锁,我们把口味增加到12种,多了紫苏、豆花、黑椒蚝油、酸菜、苗家酸汤、鸡汁菌菇等味型,做到产品口味的广谱性,还搭配了特色菜、烧烤、甜品和饮料等辅助产品。
(2)四套管理手册摞起来一米多
干餐饮之前,我跟哥哥从事的就是IT行业。所以蛙来哒一开始就有科技基因, 第一家夜宵店就有自己的“厨房4D”,运营SOP快速推出,快速迭代,最快三个月就更新一版。我们的管理手册加起来有半人高,第一个来找我们加盟的老板看到都惊呆了。
蛙来哒第一家夜宵店开业两年,我们已经做好了出品、运营、管理、加盟四大管理手册。
比如我哥哥把酱料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定型,找到老资格的厂家统一生产,取代了厨师在厨房人工炒制。这些手册他全部都是自己设计,并且经过了在不同城市开店的检验。
(3)食材暴涨连赔10万,开始狠抓供应链
就像今年小龙虾断供涨价一样,我们第一家店开业没多久就遇到食材暴涨,从几块钱一斤突然涨到二十几块。很多做牛蛙的店卖一份赔一份把这道菜下架,但我们坚持没涨价。两个月赔了将近10万,大洗牌后我们很快脱颖而出,但也意识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
跨区域连锁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很大,有好的供应链才会形成竞争护城河。蛙来哒在广东、海南、湖南都有养殖基地,牛蛙每天从基地直接新鲜配送到门店,新鲜宰杀保证了产品口感。
2017年我们一直在做供应链扩容,争取实现每家店都由自己的养殖基地直供。
(4)别一上来就急着搞品牌定位
很多人觉得开餐厅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定位,需要彻底想明白再干。但刚开始它可能是创始人的模糊直觉(我要做什么),但必须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我们2015年做蛙来哒升级,进商场开炭烧牛蛙专门店,那时候其实没想清楚品牌定位,到现在只能说还在摸索期。
(蛙来哒的青蛙舞
是最有感染力的引流神器之一)
做品牌定位有三要素要想清楚:选赛道(我们选牛蛙,是因为川湘菜在正餐里占比高,牛蛙又是热销菜,受众足够广)、选类型(快餐、正餐、休闲餐还是夜宵)、选模式(聚焦单品还是做综合餐饮)。
我们在做了四个品牌亏损、煎熬和厚积薄发后,才找到适合我们的定位,所有的营销节奏、势能打造都围绕着它展开。
(5)100家店背后是类麦当劳模式的“教练制”
加盟连锁的核心是保证加盟店有钱赚,有钱赚的前提是动作一致。加盟商必须按照总部SOP要求严格执行,也会定期组织加盟商、店长来总部做全套的课程训练。
而做好加盟店的日常运营管理还是靠人,我们采用的是类麦当劳模式的“教练制”,第一批教练就来自两家味之翼储备的100多名骨干。
我们的教练员两位一组,负责前厅和后厨。一个教练员团队负责八家加盟店。每家加盟店一个月至少接受一次教练员固定检查。一次两三天,按照手册对每个管理环节打分,发现问题立即现场辅导改正。
成熟的加盟店可以一个季度一次检查,新开的店或点评总有问题的店,就要改成两周检查一次。日常检查就更不必说了。
(6)别迷信明星到店和大V背书
我们干7年餐饮后,意识到营销是个系统工程。很多人喜欢的明星到店和KOL(意见领袖)推荐,我们做得也很少。这需要你有强大的特殊资源,不是一般餐厅可以做到的。顾客会时不时发现有明星来我们店,也是因为蛙来哒品牌做起来在先。
很多老板渴望靠一个创意引爆餐厅,这个可能有,但概率很低。绝大多数突然刷爆朋友圈的营销,公司前期是做了非常多的营销活动,只是踩准了时间跟某个热点事件契合被引爆了。营销背后,一定是结构性思路起作用。
营销真的没想象那么高深,但你必须要认真做好很多的细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