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养生。
养生之道由来已久,古云摄生,善摄生者,无死地也;今称之云:养生,卫生。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摄生是一门大的学问,包含诸子百家之学,身心修证之道。经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故梦寿敝天地。此摄生之理。
今时之人,不谈此道,身心俱浊,难以入妙。精气粗糙,神识昏昧。故说养生,以养身心,身心清净,渐入此道。
人之身心相互影响,欲修此身,当修此心,欲明此心,当修此身。身体浊劣,脏腑浊气遍布,精元不足,遮蔽神意,安以明心。
故修身养身,排除周身脏腑浊气,养育精元,以此养身心神气。
人之心意,对身体健康而言重中之重。修正心念,纯净心意,安以无为,其将自化。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以德养身心,是为正道。
多有其人,认德为善。这个善是人自己心里做出来的一个善相。做好人,做好事,多做善事,这便是善?不可一言而定。
善发乎心,心善方为善之根本,以此源头,行善事,作善意,述善言,为善行。非以别人看我之善为善,而应本心直指。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小人。
故当从心性根本出发,而非是外在行为作根本。涤除恶意私意,亦是善行。庄子云: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你所见善,作意善者,非是真善。不昧真心,方是善者。子曰:以直报怨。是此理也。
修心养身,心地明净,气脉通畅,身心轻安。此身心福报,而今少有人得。
不要被电视和小说误导。身心是一元的,没有人内心堵滞而气脉顺畅的。要净心,心内不挂碍万物,则气脉运行顺畅自在。非以单单学某一小法而气脉顺畅者。
养生之道,而今有二。
一曰放下。放下心头的杂念妄想,身心负累,放下养生的念头,放下善恶分别之心,放下时间空间,以清静无为,身心自然渐渐通透。此者我们尘世之人多心性不善,多攀缘浮欲,故多难为。
二者如法而行。而今多有众人,自以为是,欲求身心安乐,却不放下自心的歪曲见解。是以以养生之道告之而不能受,听之而不乐,欲求一符合自心的养生之法。殊不知明明白白的养生之道在前,而殊自错过了。岂不可惜。
大道不以己心而变更,就好像学习数学,1+1=2,而学者却不乐,自心欲寻1+1=3之法。岂不是蒙昧吗?道理同数理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以自心而转移。只是多有众人,想寻一身心喜乐安康的方法,又不愿放下那吸烟打牌,贪恋那男欢女爱,于男女身欲贪欢。以如此浊心,可得一安乐之身心乎?
故学习养生之道,当先除心浊,同除身浊,身心二净,平安快乐。
人的身体强弱,人们多有感觉,只是因为心识太粗糙,所以难以细微的觉察身心之强弱。故而当多静心,日常常净心。净心者,于静心中,心自清净,若有恶念,觉之则除。如此心渐渐静,心识渐入于微细之中,由粗感身心不适至于能觉体表气脉,而至于能知脏腑精元虚弱与否,渐进于骨髓。当你能觉察体表气脉,便能善养身体真气,当你能觉察脏腑亏损与否,就能善养脏腑之精元。此中有深浅,只有心识到达某一层度,方能有该层养生之功。
养生渐渐能入,也渐渐明知心与身的关系。身体慢慢充实,而寒邪暑热渐不能入。心里着急上火,可能嘴角面部就起粉刺疙瘩。如是渐渐平复此心,调和于中。
人之五脏六腑若有不适,可习练《六字诀》。心属呵兮肾属吹,肝嘘明目呼治脾。三焦嘻来肺作呬。可自行百度。
若有体弱而欲变弱为强,可练习桩功及静坐。这些和静心净心并不冲突。笔者曾有痔疮,而站桩每天约两百到三百分钟,约半月而自愈。可为验证。
不过所有养生法门都是需要时间慢慢来展现效果的,并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而有效果。笔者站桩半月而痔疮痊愈,也和自身多年的静坐功底有关。而笔者静坐效果也是静坐了几年,忽一回首,忆念当年初学静坐时身体状况对比,方才发觉不知觉身体已变化颇多。
事实上而今众人多注意养生,有保温杯泡枸杞、穿秋裤蹦迪的现象,各地的广场舞,抑或散步遛弯之人也数不胜数。但多数养生之人是不通养生之理的。譬如有人说身体不好要喝中药去治。但事实上中药的作用是扶正祛邪,调和体内阴阳平衡的。其实身体恢复还是靠自己,并不是有个什么东西能治好你的病。
是药三分毒,吃药吃多了伤肾。不要一得病就吃药,小小的感冒咳嗽身体是可以自愈的。我们心地明净气脉顺畅,自然就会调理身体,效果比吃药要好的多,为什么不自己调理呢?况且还无副作用。
当然,病情若是重该吃药还是要吃药,该看医生还是要看医生。在此只是说养生之理。养生有心得体会者自能明晰。
身体还是要运动的,可以跑跑步啥的,不过度就好,过度就是身心疲惫。其实最好是身体微汗就停止,此时五脏气和,可得养身。不过现在人多受环境所限,还是以不劳累为度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