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
“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其中,点赞数最高的回答是:
“以为自由就是想做啥做啥。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即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有能力,也应当挣脱接受短暂愉悦诱惑的生物本能,始终朝着内心深处最渴望的那个目标走去。而这种能力,就是自律。
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唯有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从而主宰自己的生活,主宰自己的学习、工作,掌控自己的节奏,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实现别人眼中开挂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律成为习惯呢?
你为什么不自律?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这样的规律: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认识到这一点,或许可以把自律看成一场hard模式的游戏:游戏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是胜利之后的成就感,也是普通模式难以企及的。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自律”有很深的误解,习惯用“他律”的角度来解释自律,把自律当成是一种“不要做什么”的规范。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多人会把自律变成一种逃避的借口。比如经常有人说:“因为我不够自律,所以我没办法早起/去跑步/早睡、......”
他们把不能完成某件事的原因,归给不够自律,但内心真正的想法则是:因为自律真的很难,所以那不是我的错,因为这不是我所能控制的。
于是自律变成了让人讨厌的事: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用各种规则来控制自己的生活?睡觉不好吗?游戏不好玩吗?
其实,当我们把别人的规则套用在自己身上的是时候,用别人的规范来要求自己不要做什么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律”,而是“他律”了。
所以,练习自律的时候,不要问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要问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一开始就想着牺牲、克制,而是明确自己是想要“选择去投注一件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
自律其实没有那么难。
自律不是牺牲,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开始练习自律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开始列出一系列的“自我牺牲”清单,比如:不能睡懒觉、不能吃甜食、不能游戏……
前面说了,这不是自律,或者说不是自律的第一步。如果要练习自律,应该换种思维方式:“优先由我做出选择”。
不睡懒觉,是有更重要的事去做;不吃甜食,是因为选择不让体重超标;不玩游戏,是因为要去处理工作。
练习自律的时候,不要列出不能做的事,而是要先“列出要做的事”,然后在每个时间做出要做什么事的选择,选择了,这个时间就做好了交换。换句话说,自律是一种做出有意识选择的练习,而非牺牲的练习。
自律,人生自由的必经之路。
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过: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不要做欲望的奴隶,自律可以令我们活得更高级。康德那句名言——Freiheit als Autonomie (Freedom as Autonomy),自由即自律。
Autonomy 是自治的意思,所以康德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真正的自由,并非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也不是屈从于单纯欲望的自由,而是要“为自己制定规则”,建立“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也就是说,比“有意识的选择”的更深的一层是,自律是“确认价值”。当一个人选择了自己确认过的价值后,自然而然就会去寻找“实现价值的手段”,并执行它。
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会越来越笃信,自律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