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课程是去年买的,拖了很久,最近终于有时间在下班的路上听一听。
1 同理心
1)为什么要了解情绪
梁宁把同理心也即情绪放在产品课的最开始,是因为她觉得这是人最底层的操作系统。之前初步学习了心理学的原因,所以特别认同这一观点。
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情绪却是一瞬间的体验。作为一个产品人,为什么要对情绪这么重视?因为用户是无法像专业的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的,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学会读懂用户情绪。
2)关于情绪
情绪的基本分类,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感觉到愉悦。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是不爽。
做产品,是通过产品建立与人的关系,通过产品来服务人,本质就是用户是否通过你的服务得到了满足。
愤怒和恐惧也是同生的一对感觉,都是来自于被侵犯。
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愤怒其实是一种恐惧。恐惧会成为一个人的边界。当你很努力地想说服一个人,去做一件你看来非常正确的动作时,对方不动,不是道理他不懂,而是他内心有恐惧,但他不愿意告诉你。恐惧是另外一种动力,甚至比愉悦的动力更为强大,或者说更强劲。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兢兢业业,完全忽略自我的身体感受和家庭体验,一切以这件事为核心,彻底忘我。他是因为愉悦吗?很多时候,是因为恐惧。所以,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如果做一个看上去可以某种程度帮人不再难受,而在“爽”和“恐惧”无所作为的产品,那就是一个不痛不痒的产品,也许也有人会买单,但绝不会大火。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恐惧是痛点。
3)产品要顺应用户的潜意识
作为静态的产品,其实是没有机会说服用户的。所有让用户思考、琢磨一下的产品,其实都是给自己抬高门槛,降低转化率。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
人为什么口是心非?用户研究到底要怎么做?因为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
潜意识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词,它是你什么都不知道的童年时,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这时的观念就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成为你最内在的感知、你本能情绪的一部分。
4)角色化生存
这部分其实在理解用户的需求。
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那么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2 机会判断
1)点线面体
这是一个思考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想问题。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比如普通人勤恳努力、斤斤计较,他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
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 比如持有腾讯股票10年,什么都不用干,10万变1000万。那么成为富人呢?就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当你选择要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你不但要投入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还要“忽悠”更多人,把他们的时间和资源一起投入进来,这也是说你要为更多的人负责。
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你面对的是什么竞争,是来自对手的竞争?还是来自趋势的竞争?所以,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非常重要。你再怎么优化产品、提升效率,一旦点线面体选错了,都是白搭。
你要强迫自己,离开牵动你情绪的“点”,去看到“线”的方向,去预测这条“线”的周期,并且明确你自己在周期的哪个位置,是哪个“面”在给你赋能。
你要明白外部的势能才是重要的,不要过于苛求那个跟随你的“点”,这才是决策的关键。但这确实很难。比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为了把自己训练得客观,用了一生的时间。
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你的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你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2)产品的入手点-痛点爽点痒点
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不错的点。这个就看产品经理自己对用户的哪个点感受最深、手感最准。
比如说,饿了要吃东西。但是“吃饱了”和“吃得很满足”,这是两个概念。吃个馒头能饱,但是仅仅是满足了功能需求,不能支持好产品的概念。
酣畅淋漓地吃一顿海底捞火锅,大汗淋漓,感觉爆爽。这就抓住了爽点,这是好产品。
怕吃火锅长胖,抓住这一点的恐惧,抓住痛点,也有产品空间可以做。
或者还可以做一个美美的网红餐厅,像雕爷做的薛蟠烤串。用户点一份干冰爆米花,吃一把,两个耳朵往外冒干冰的白气,人人都会拍张照然后发朋友圈,这是痒点。
吃顿饭,其实也可以有痛点、爽点、痒点这些不同的切入点来做产品的。
3)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大明、笨笨、小闲,互联网的BAT就是服务这三类经典用户涨起来的。
百度服务大明,你要什么说清楚,我帮你找;
淘宝服务笨笨,没什么事你就上来逛吧,有层出不穷的东西给你看;
腾讯服务小闲,闲着没事的时候,打开腾讯的任何一个产品打发时间。
这三个用户和上面那个草地与羊的关系是什么呢?
不管大明、笨笨和小闲其实都是羊,你想服务具体哪种羊,你就要按照大明羊、笨笨羊、小闲羊,三种不同羊的需求,来管理你的草地,制作你的产品。
4)产品要考虑的场景
场景的核心是在空间加时间的点上触发别人的情绪。
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互联网商业其实就是三个核心词:产品、流量、转化率,也就是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转化率的优化,这就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全部。
3 系统能力
最初关于效率的了解是从薛兆丰的经济学课里面学到的,【效率就是最大的公平】,这句话对我触动最大。
每当我们在讲公正的时候,背后的含义是说,它是符合效率的。只有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只有那些让社会能够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效率决定了公平,这就回到了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问题。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会明白,其实在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它们两者是一体的。
4、用户体验的要素
1)用户体验的要素
不得不提《用户体验的要素》真是经典,里面提到了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的要素。
①战略层: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
在做任何产品之前,都要思考以下问题:
a 我们要从这个网站得到什么?也即网站目标是什么?
b 我们的用户要从这个网站得到得到什么?也即用户需求是什么?通过细分用户场景和用户目标确定用户需求。
②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要求
当把用户需求和网站目标转变成网站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一般包括明确功能和内容。
③结构层: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
包括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两个方面。
结构层的要点是为产品划分层级结构。如果说战略层告诉了我们要实现哪些目标,范围层限定了我们要做哪些功能,结构层就是为这些功能划分层级、建立流程,就像微信里有海量的功能。
④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界面设计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界面元素的种类繁多,书里列举了复选框、单选框、文本框、下拉菜单、多选菜单、按钮等一系列网站设计中常用的控件。
导航指的就是指引用户前往他想要去的地方的指路牌,常见的有全局导航,局部导航。
⑤视觉设计
视觉焦点:人类的视觉焦点会随着界面元素不断移动,焦点的移动轨迹会沿着“动画 > 图片 > 关键字 > 普通内容”的顺序前进,优先会被动画吸引,其次才会被图片和标题吸引,在阅读的时候会沿着“F型”的轨迹移动。
对比和一致性:视觉的对比和一致性在任何视觉教学课程、艺术学院的授课里都有详细的阐释,就连那些讲“PPT该如何制作”的视频里也充斥着各种讲解,对比和一致性的确是视觉领域最常用的概念,这就是老生常谈了,这里不讲。
配色方案和排版:整套的配色方案应该和品牌形象结合在一起。
这些要素也是我们在日常产品需求分析中需考虑的内容。
2)怎么画用户体验地图
a一个画像完整的人物角色: 需要对“第一只羊”有完整地了解。
b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 他为什么来到你的草地上?他要什么?比如,用户买钻孔机,但是他的目标不是拥有钻孔机,而是需要在墙上打个洞。比如吃饭,用户目标是吃饱?还是想要营造气氛?还是想获得一次交流机会?搞清楚用户的目标和预期到底是什么。
c服务触点: 用户从接触你的服务,到实现他的目标之间,会跟你在产品上有哪些接触,你需要在这些地方服务用户。
d用户使用路径: 使用路径与服务触点的关系是什么?用户在宜家逛的过程是使用路径;在宜家里向工作人员咨询,到盒子前拿免费的资料是服务触点。
e用户情绪曲线: 场景是要触发情绪的。在整个过程中,用户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把这个用户从接触你的服务开始,到达成自己的目标为止(或者放弃为止),整个流程画一个坐标图,横轴是用户的使用路径与触点;纵轴是用户情绪。
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一条用户在与你的服务互动过程中的情绪波动曲线了。
2)服务蓝图
服务蓝图到底要干什么,服务蓝图要做一眼、一条路、三个点。
一眼是什么? 就是产品要第一时间让用户“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标。比如,Keep会问用户,你的目标是什么?减脂、增肌还是塑形?健身本身不是目标。
一条路是什么? 就是产品要有一个清晰的路径,让用户能够知道如何使用你的服务,用来达到或者接近自己的目标。用户无法走下去,就是服务流程的崩溃点。
比如,我打开我朋友设计的一体App,看了一堆视频,却不知道该跟着哪个视频做多长时间可以缓解我的后背疼痛,最后我什么都没选,关掉了App,这就是一个服务崩溃点。
三个点是什么?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
先说忍耐底线。 比如,吃饭时每个桌子配一个服务员,用户体验当然非常棒,然而对于餐馆来说代价是成本过高。那么多少张桌子配一个服务员合适呢?这就需要找到用户的忍耐底线在哪里。
PC时代用户等待一个页面打开的忍耐底线平均数是7秒,等了7秒还没打开,基本上99%的用户就会离开。
所以,对成本的控制是本分,但是不能挑战用户的忍耐底线。
峰值和终值,是由2002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他发现大家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核心因素决定:
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的时候,无论是正向的最高峰还是负向的最高峰,一定是能记得住的。
第二个是结束时的感觉。
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
体验一个事物或产品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有在峰值与终值时的体验,而整个过程中每个点好与不好,时间长短,对记忆或者感受都没那么大影响。
关于用户体验,之前了解过相关知识,但服务蓝图相对来说,比较陌生。这次也算长见识啦
5创新模式
1 )用“用户价值公式”衡量创新
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存量市场,小企业正面仰攻,新体验做到80分,用户体验为零分。增量市场,在用户体验为零的地方,你只要做60分,用户就结结实实地觉得可以用了。
2 )从新要素到新物种
如何利用不是本行业体验迭代产生的新要素,而是引用跨行业的新要素,让你的产品看起来依然是原来的产品,但是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物种。
要素一:找到实体空间的好位置
要素二:把“消费者”变成“投消者”
要素三:IP酒店要素四:场景电商
要素四:场景电商。
3 )三级火箭:深度讲解互联网降维打击
商业模式的三级火箭:
第一级,搭建高频头部流量;
第二级,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级,完成价值网的三大要素
4 )颠覆式创新:成败价值网
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是专门讲颠覆式创新的,他对价值网的解释是:价值网里,至少有三个角色:一是客户,二是对手,三是投资人。商业闭环。
学完了这门课,关于点线面体、三级火箭等概念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其他知识就要慢慢体验消化吧。
未来已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