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作者: 井底之芋_9527 | 来源:发表于2023-05-02 17:40 被阅读0次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这句话很有名,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合在一起,意思就是:君子断交了,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了国家,不去洗刷自己的名声,自证清白,即使被误解,被冤枉,被污名化。

说这话的是乐毅,就是诸葛亮自比的管仲乐毅的,那个乐毅。

故事很长......

1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

燕国大乱,将军和太子密谋推翻燕王子之,齐宣王暗中支持。但太子久攻不克,双方交战数月,死者数万,百姓惶恐。

于是齐王派兵助战,燕国军队不做抵抗,大开城门,齐军迅速占领燕国全境,抓了燕王,剁成肉酱,顺便也杀了燕国的先王姬哙。

于是有人劝齐王吞并燕国,齐王问孟子。

你看,齐、燕都是万乘大国,万乘打万乘,五十天就拿下,这一定是上天把燕国给我,不拿反而会遭天谴,先生您怎么看?

孟子说:

燕国人民高兴,就吞并它;燕国人民不高兴,就不要吞并它。燕国人在水深火热之中,期待着被解放。但如果您去了,水更深或更热,那么人民就会反对你。

齐王最终还是吞并了燕国,诸侯各国见状,开始商量攻齐救燕,齐王不安,又问于孟子。

孟子说:"我只听说过以七十里土地的小国行仁政而得天下的,那是商汤的事迹;还没听说过地方千里的大国还害怕别人攻伐的。

天下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齐国土地又翻了一倍,再不行仁政,那就一定会招来全天下的讨伐。但只要你对人民好,人民会誓死保卫国家,谁也打不进来,别国人民还全都盼着加入齐国。

但是目前您在燕国,杀人国君,抢人国宝,烧人宗庙,虏人子弟,已经失去了民心。不如赶紧下令,释放燕国的老幼,归还燕国的国宝,协助燕国人重立新君,然后光荣撤退,这样就可以避免灾祸。”

齐王不听,吃到嘴里的东西,舍不得吐出来。

不久,燕国抗齐斗争风起云涌。齐王后悔,但没脸见孟子,派大臣去见。

孟子说:古代的君子,他犯错就像日食月食,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当他改正错误的时候呢,也是万民仰望。如今的某些人呢,不仅知错不改,还要编一大堆谎话来掩饰!”

(语出《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后来齐宣王死了,儿子齐湣王继位。

2

两年后,燕国内乱平息,燕昭王立。燕昭王是明君,一心励精图治。

有一天燕昭王问大臣郭隗,怎么才能吸引到人才。

郭隗说:

“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一个近侍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骨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很生气,道:‘我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还花费了五百金买它呢?’近侍答道:‘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

现在大王实在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像郭隗我这样的人尚且被重用,何况比我更贤能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兴建宫殿,以国师之礼相待。消息传出去,天下贤士纷纷投奔燕国,乐毅从魏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燕王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

3

宋国都城城墙的一个麻雀窝里,发现孵出了一只雏鹰。太史占卜说:“小鸟生大鸟,宋国必霸天下!”

宋康王狂喜,马上行动,起兵先灭了小国滕国,又攻打薛国,向东打败齐国,占领了五座城市,向南攻打楚国,占领了三百里土地;向西打魏国,魏军也让他打败了。+

宋康王连续同打过作战, 居然全赢了,信心爆棚。于是弯弓射天、长鞭笞地,火烧自家宗庙社稷,威服鬼神。世人见状,送给宋王一个绰号,叫“桀宋”。

于是齐湣王起兵伐宋,宋人一哄而散。城破,宋康王逃窜,死在魏国温城。

齐湣王灭宋后,自认为天下无敌,开始不断向外扩张,各国恐惧,乐毅建议约同赵、楚、魏一起伐齐,各国早已不不堪忍受齐王,于是一拍即合,约定联合伐齐。

4

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王全国动员,以乐毅为上将军,统帅燕、秦、魏、韩、赵五国联军伐齐。

双方战于济西,齐军大败。

秦国、韩国分得战利品,赵国、魏国分得土地,乐毅要继续北上灭齐。

剧辛劝谏说:“齐大而燕小,如今咱们靠着诸侯联军,击破他的军队,应该趁机巩固边城,扩大地盘。如果深入敌境,齐国太大,我们也不能把齐国怎么样,反而还和齐深深结怨,以后追悔莫及!”

乐毅说:“齐王自以为功高盖世,刚愎自用,远贤臣亲小人,政令暴虐,百姓怨恨。如今齐国主力部队崩溃,我们乘势攻打首都临淄,他的人民一定会反叛。他内部一乱,齐国就可以瞬息拿下!

如果现在不抓住机会,等齐王改过自新,体恤人民,全国团结起来,那可就难办了。”

于是乐毅率领大军长驱直入,直取临淄。齐国果然大乱,齐湣王逃窜,乐毅占领齐都临淄,犒赏三军后,继续攻齐。

不到半年齐国境内七十余座城池全部占领,只剩下即墨和莒城,还在奋勇抵抗。

5.

齐王逃亡到卫国,卫国以礼相待。齐王反客为主,对卫君呼来喝去。卫人赶走齐王。齐王又去投奔邹国、鲁国。邹国、鲁国闭门不纳。于是齐王只好回到莒城。

这时楚王派淖齿将兵救齐,齐王任命淖齿为齐国宰相。

但淖齿,眼看齐国摇摇欲坠,趁火打劫,抓住了齐王,历数其罪状,杀齐王于鼓。

齐国有个人,叫王孙贾,他一直跟随齐王。齐王被杀,王孙贾回到家里。

他母亲说:“你早出晚归,我就在家门口等你回来;晚出而不归,我就跑到里弄口去张望。如今你事奉齐王,齐王没了,你也不知道王在哪里,还回家来干吗!”

王孙贾于是跑到市中心呼喊:“淖齿乱齐,杀了湣王。愿意跟我去诛杀淖齿的,请袒露右臂!”

四百人右袒,跟随他发动突袭,杀掉了淖齿。

之后齐国亡臣们一起找到了齐湣王的儿子——法章,立为新王,以莒城为基地,抵挡燕军。

同时,昭告天下:“新齐王已经在莒城登基!”

6

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

乐毅包围莒城、即墨两城,打了一年也没打下来。于是解围,离城九里安营,下令说:“城里居民出城的,不要抓捕,困难的给予救济,让他们恢复旧业,以安抚新归附的人民。”这样过了三年,两座城还是没拿下来。

两座孤城,耗了三年,不围不打,于是有人对燕昭王进谗言说:

“乐毅伐齐,顷刻间就拿下七十余城,现在就两座城久攻不下,看来他是故意拖延,收服人心,要自立为齐王。”

燕昭王听了,召集群臣,把那进谗言的叫来。燕昭王说:

齐国乘我国内乱,害死先王。寡人继位以来,广聚贤才,希望能报仇雪恨,我曾立下誓言,谁能替我报这大仇的,我愿意和他共享燕国!

如今乐先生大破齐国,让我大仇得报,齐国本来就应该是乐先生的,不是燕国的。

如果乐先生能拥有齐国,与燕国并为列国,永结同好,共抗诸侯,这正是燕国的福分,寡人的心愿啊!

如今却还有人敢说说乐先生坏话!”

于是将那人推出斩首,赐给乐毅妻子、儿子,王后公子的服饰,又配置诸侯国王规格的车马,专程派宰相护送乐毅家眷和车马到齐国,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敢接受,上书以死自誓。齐国人佩服他的高义,诸侯畏惧他的威信,没人敢再谋害他了。

7

齐国即墨的守将叫田单,当初燕国进攻安平之前,田单嘱咐自家人用铁皮包裹车轴。于是当燕军攻陷安平,大家夺路逃跑的时候,很多人的车轴断裂,跑不了而被俘,田单家族里因为马车都保护得好,没有一辆车断轴,因此他的族人都逃离险境了。

齐国人觉得田单足智多谋,于是拥他为将,防守即墨。

燕昭王与乐毅的信任危机戒除不久,燕昭王死了,他儿子燕惠王继位。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和乐毅并不和睦。

田单听说后,就使一个反间计,放出消息说:

“齐王已死,齐国大部都被乐毅攻陷,只剩两座城池。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怕被诛杀,不敢回国,所以以伐齐为名,实际上是拖延时间,想自己做齐王。

现在乐毅还没有赢得齐国的人心,所以他放缓进攻即墨,以待时机。

现在齐国人最害怕的,并不是乐毅,如果燕国换了其它将领,即墨可就难保了。”

燕惠王中计,派骑劫换回乐毅。

乐毅一看不被信任,也不敢回燕国,转头投奔了赵国。燕军上下为乐毅不平,军士兵愤愤不平,和主将骑劫上下离心。

8

田单下令城中百姓,吃饭的时,要先在庭院中祭祀祖先。于是每到饭点,院子里祭祀的食物,把周围的鸟全都招来了。于是,燕军在城外看到,鸟群在城市上空盘旋,瞬间飞舞而下。燕军不明所以,以为神助。

田单放出谣言:“如果,那即墨人看到燕军把齐国俘虏鼻子割了,就吓破了胆,斗志全无。”燕军听了,马上把俘虏推到阵前,割了鼻子。城中士兵百姓看见,非常愤怒,守志更坚,决不做俘虏。

田单又出反间计,说:“即墨人最怕燕国人把我们城外祖坟挖了,这样守军吓破了胆。”燕军一听,马上刨坟掘墓,曝尸荒野。齐国人在城上望见,痛哭流涕,群情激愤,都想出城报仇。

田单一看士气可用,知道可以一战,于是派人出去诈降,燕军听到对方要投降的消息,无心再战。

田单觉得骗得还不够,于是收集民间黄金两万四千两,叫一个富户出城献给燕将,恳请投降之后,保护自家家生命财产。燕将大喜,燕军就更加松懈。

田单收集一千多头牛,披上火红发衣服,画上五彩龙纹,角上绑着尖刀,尾巴绑上苇草,灌上油脂,然后在牛尾上点火。

半夜把牛一起放出去,那牛尾巴着火,负痛狂奔,冲向燕军。燕军大惊,也不知道什么东西,以为天神来助,四散奔逃。城中百姓,敲锣打鼓,杀声震天,燕军大败。主将骑劫死于乱军之中。

齐国乘胜追击,一路收复失地,燕军一路败退,一直退到黄河边。

齐国七十余座城,全部光复,重回齐国版图。于是齐国人到莒城迎还齐襄王,重入国都临淄,田单被封为安平君。

9

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乐毅于观津,牵制燕、齐两国。

齐地得而复失,燕惠王兵败,派人来责备乐毅:“将军您误信谣言,弃燕投赵,你这么做,怎么对得起先王知遇之恩?”

乐毅说:“当年伍子胥事奉吴王阖闾,阖闾对他言听计从,于是一路伐楚,占领楚国国都郢城。到了夫差继位,伍子胥屡次进谏,夫差不仅不听,而且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死,沉尸江底。

当时吴王并不能认识到,听了伍子胥的话就可以建功立业。而后来也因为没有听伍子胥,身死国灭;而伍子胥呢,他不能早看出来新君跟先君不一样,所以一直到临死,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改变态度。

有了前车之鉴,所以在被离间诽谤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这样既保全自己性命,又保全了先王的名声。

现在我虽然到了赵国,但是还请燕王放心!我不会违背道义,用赵国之力去攻打燕国,绝对不会的!”

乐毅最后说道:

“我听说:‘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然不才,愿遵奉先贤教导,做一个君子而已!请大王放心!”

于是燕王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乐毅也经常和燕国友好往来,最后死在赵国,得以善终,号曰“望诸君”。

----选自《资治通鉴》,有珊节。

相关文章

  • 我所喜欢的古文精句(六)

    1.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 - -《战国策...

  • 互相帮助明人名言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 王志涛--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早有人说——乐毅的《报燕惠王书》不比诸葛亮的《出师表》差。 在《战国策》里记载了一篇《乐毅报燕惠王书》,昭王死...

  • 2017年8月18日星期五

    对有学问的人尊敬,是教养。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是修为,也是教养。教养不是客套的礼貌,而是顾全别人面子的...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163】

    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写了两句千古名言,一句是“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咱们绝交了,但不要相互讲对方不对,这是君子。...

  •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战国策》里乐毅答燕惠王信曰: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意思是说,君子之交,即便昔日情谊已尽,也不该出口诋...

  • 绝交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

  • 随记

    古文三、九为虚数,三顾茅庐何解?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善始善终)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

  • 华杉版资治通鉴【24】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没过多久,燕昭王就死了,儿子燕惠王继位。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和乐毅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田单听说了,就使一个反间计,宣称...

  •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道德真源

    来源:《佳文赏析》栏目1968篇 《史记·乐毅列传》云:道德高尚的君子,即使绝交也不说别人的坏话。比喻在矛盾面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tz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