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24】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华杉版资治通鉴【24】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05:55 被阅读1174次

没过多久,燕昭王就死了,儿子燕惠王继位。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和乐毅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田单听说了,就使一个反间计,宣称说:“齐王已经死了,乐毅没有攻下了的城池就两座而已,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怕被诛杀,不敢回国,所以以伐齐为名,实际上是拖延时间,想自己做齐王。现在齐国人还没有亲附他,所以他就放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成熟。齐国人现在最害怕的,就是燕国换别的将领来,那即墨就完了。”

燕惠王即刻中计,派骑劫为大将,换乐毅回国。乐毅知道新王来者不善,不敢回燕国,就投奔赵国去了。燕军将士为乐毅鸣不平,非常愤懑,于是上下不和。

田单下令城中百姓,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在先庭院中祭祀祖先。这一到饭点,家家院子里都摆着食物,那周围的鸟全都来了,城市上空盘旋着鸟儿,翔舞而下。燕军在城外看着奇怪,田单就宣称说:“这是祥瑞,将有神师下凡来帮我!”旁边一个冒失的士卒听了,脱口而出说:“我可以当神师不?”说完觉得不妥,转身就走。田单把他喊回来,东向而坐,以神师之礼待之。士卒惶恐说:“我开玩笑的,我骗您的!”田单说:“你不要讲话!”于是以师礼待他,每次出去巡察或做出决定,都说奉神师指示。

胡三省注:

田单担心人心还未亲附,自己的权威还不够,所以假借一个神师来命令其众。

然后又放出谣言:“我最担心燕军把齐国俘虏鼻子割了,推到阵前,那即墨人就吓破了胆,战斗意志就崩溃了。”燕军听说了,马上照办。于是城中士兵百姓看见城外俘虏都被割了鼻子,非常愤怒,更加坚定坚守,决不能做俘虏。

田单又放出反间计,说:“我们最怕燕国人把我们城外祖宗坟墓挖了,这样就会让我们心惊胆寒。”燕军马上去把即墨人的祖坟全部挖开,把棺材尸骨拖出来烧了。

齐国人从城上望见,痛哭流涕,群情激奋,愤怒十倍,都愿意出城作战报仇!

华杉说:

燕军怎么这么容易中计,就是因为一没有价值观,二没有战略,乐毅的价值观,是仁政爱民的价值观;乐毅的战略,是给齐国人更好的统治者,用时间慢慢感化,让所有齐国人都觉得做燕国人更好!骑劫来了之后呢,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如何最快能拿下即墨,怎么快,就怎么来,什么办法都可以尝试。有价值观,有战略的人,志有定向,一心不二,止于至善。没有价值观,没有战略的人,就会为外物所移,为利欲所牵,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成了上当专家,中计达人了。

田单的战略呢?标准的《孙子兵法》:“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

军队开出去,必须给士兵一个杀敌的理由,让每个人都成为“激情杀人”的亡命徒。这就要利用人的感情。有两种感情可以让人忘记生命危险,一是愤怒,怒气上来,就什么也不顾。二是贪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杜牧说:“万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势使然也。”千万人的军队,你要他们都恨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所谓同仇敌忾,就要想办法去激他。

激发仇恨主要是靠宣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拉斯韦尔写了一本传播学的奠基之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将仇恨宣传列为最重要的宣传战略,制造“恶魔崇拜”,把敌人塑造成恶魔。在我国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整个宣传战略和文化艺术,就是围绕仇恨展开,仇恨和愤怒,不仅是军人,而且扩展到普通民众,甚至搞人人过关,仇恨考核,每个人必须对阶级敌人恨起来,怒起来。出现了演《白毛女》,小战士端起枪要杀黄世仁的情况。这样深入每一个人心的仇恨战略,不仅军队同仇敌忾,敌人的间谍也没法渗透到我们的后方来。

田单更厉害,他不用编排戏剧来搞宣传,他是“仇恨真人秀”,以城墙为看台,让燕军士兵在城外演给即墨人看,而且参加演出的受迫害者就是自己的父老兄弟,祖先坟墓,全是真实的!那燕军恶魔,也不是我们的文工团演的,是他们自己现场直播的。我想如果拉斯韦尔再写一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他应该收录田单的宣传战略,超过后世两千多年各国任何将领。

田单知道差不多了,士卒可用,士气可用!于是田单身操打土墙用的木版和铁锹,和士卒一起劳动,修筑城防工事,他的妻妾都编在行伍之中参战,饮食全分给士兵们。让身披铠甲的士兵埋伏起来,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守卫,派使者去向燕军约降。燕军围了三年,即墨终于要投降了,燕军都高呼万岁!

田单还觉得把燕军骗的不够巴适,于是搜刮民间黄金,得二万四千两,叫一个富户出城献给燕将,说:“城中马上就要投降了,恳请将军进城之后,保护我家生命财产安全啊!”燕将大喜,承诺保护他家。于是燕军就更加松懈,等着摘胜利果实了。

田单在城中收集一千多头牛,为他们缝制火红色的丝绸衣服,上面画上五彩龙纹,角上绑着尖刀,尾巴绑上苇草,灌上油脂,然后在牛尾上点火。事先在城墙上挖了几十个洞穴,半夜把牛一起放出去,五千壮士跟在牛后面。那牛尾烧烫负痛,怒而冲向燕军,燕军大惊,看见牛都是龙纹,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是不是神师来了。被牛撞到的,非死即伤,城中百姓,杀声震天,全城老弱都狂敲铜器,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国人一战杀死了骑劫,乘胜追亡逐北,所过城邑都叛燕而复归于齐。田单的兵越来越多,乘胜追赶,燕军日渐败亡,一路退到黄河边。齐国七十余座城,全部光复。

于是到莒城迎还齐襄王,入临淄,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王以太史敫之女为后,生太子建。太史敫说:“女儿未经媒妁之言,自己出嫁,辱没了我的家门,不是我的女儿。”断绝父女关系,终身不见王后。王后呢,并不因父亲不见她而失去人子之礼。

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尊崇乐毅,以牵制燕、齐两国。

燕惠王派人来责备乐毅,跟乐毅评评理,说:“将军您误信谣言,认为自己与寡人有矛盾,就抛弃燕国,投奔赵国。您这样做,为了自己嘛,也无可厚非。但是,你怎么对得起先王对你的知遇之恩呢?”

乐毅回信说:“当年吴起事奉吴王阖闾,阖闾对他言听计从,于是一路伐楚,占领楚国国都郢城。到了夫差继位呢,就不是这样了。伍子胥屡次进谏,夫差不仅不听,而且听信谗言,将吴起赐死,人死了,还不能安葬,再用一个革囊,装了他的尸体,沉到江底去喂鱼。吴王当时并不能认识到,他听了伍子胥的话就可以立功,而因为没有听,后来身死国灭,所以呢,他也不后悔杀伍子胥。伍子胥呢,他不能早看出来新君跟先君不一样,所以一直到临死,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改变态度。我的态度呢,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为国立功,彰显先王的圣名,这三条,是我的上计。而被离间、诽谤,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又毁掉了先王的圣名,这是我最大的恐惧。所以我只能走啊!如今到了赵国,还请大王您放心!背负不测之罪名,侥幸谋利,以赵国的资源去攻打燕国,这样有违道义的事,我是绝对不会做的!

“我听说:‘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然不才,愿遵奉先贤教导,做一个君子而已!请大王放心!”

于是燕王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乐毅也经常和燕国友好往来,最后死在赵国,得以善终,号曰“望诸君”。

华杉说:

乐毅留下一句千古名句,我们今天每个人还都应该学习的:“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好朋友翻脸了,不要说对方坏话。成功人士都是相互抬轿子,只有小人才相互拆台。一起共事的合作伙伴翻脸,总是因为贡献和利益分配不平衡,要分手,总是分手对其中一方有利。绝交后出恶声,把对方说得十恶不赦的那个,往往是在分手中受损的,但是,如果你在分手中严重受损,恰恰证明你的利益严重依赖对方。那在分手后得利的,他是靠自己本事。他通常出恶声会少些,因为是他要分的嘛。

燕惠王和乐毅的情况,是两败俱伤。乐毅本来可以裂土封侯,结果只能找个地方养老。燕惠王本来已经兼并了齐国,又被打回原形。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就是要随时调整利益分配,把利分出去,你就安全了。对别人,可给可不给的,都给;对自己,可要可不要的,都不要。不要反过来,老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别人的最大支持,把利都死死的抓在自己手里,那你就要准备迎接斗争了。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不管如何,不要说对方坏话。很多人相反,到处找人倾诉。倾诉又怎么样呢?你以为朋友们都跟你一起同仇敌忾,实际上呢,是你的朋友附和你,他的朋友附和他而已,别人没那么关心你们那点破事儿。更可笑的是,本来你们之间的关系,比你找上门去倾诉的朋友的关系要亲密得多!而最终人们如何评述这件事,还是看后来的结果,所有人都会偏向于成功者。燕惠王和乐毅的公案,两千多年来,肯定没有人说燕惠王做得对。

第二句,“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这一句,没有前一句那么知名,因为要求更高,也更体现了乐毅的厚道。什么是忠臣呢,被列了罪名,炒鱿鱼了,他也不洗清自己的名誉,不说前老板的坏话,都是我的错!什么错?老板说我什么错,就是什么错!这个我们招聘的时候就经常碰到了,问他为什么离开之前的公司?那觉得之前的老板都对不起他的,HR肯定不敢收啊!

华杉版资治通鉴【24】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相关文章

  • 我所喜欢的古文精句(六)

    1.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 - -《战国策...

  • 华杉版资治通鉴【24】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没过多久,燕昭王就死了,儿子燕惠王继位。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和乐毅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田单听说了,就使一个反间计,宣称...

  • 绝交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

  •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

    《战国策》里,乐毅说了句话:‘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一个君子,如果与人绝交了,不说对方的坏话;...

  • 随记

    古文三、九为虚数,三顾茅庐何解?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善始善终)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

  • 互相帮助明人名言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 王志涛--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早有人说——乐毅的《报燕惠王书》不比诸葛亮的《出师表》差。 在《战国策》里记载了一篇《乐毅报燕惠王书》,昭王死...

  • 2017年8月18日星期五

    对有学问的人尊敬,是教养。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是修为,也是教养。教养不是客套的礼貌,而是顾全别人面子的...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163】

    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写了两句千古名言,一句是“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咱们绝交了,但不要相互讲对方不对,这是君子。...

  •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战国策》里乐毅答燕惠王信曰: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意思是说,君子之交,即便昔日情谊已尽,也不该出口诋...

网友评论

  • Sunrisecity:管理做到位了,没有恶声,贤君之下,去国的不是忠臣。骂声一片了,还指望别人拍手称赞?
  • 安效惠自然疗法:“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本文标题:华杉版资治通鉴【24】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yt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