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分子》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
主旨
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
群众运动的特征
激发起其追随者赴死的决心和团结行动的意愿。
助长狂热、激情、热望、仇恨和不宽容。
能够从生活中的某些部门释放巨大的动能。
要求信徒盲从和一心一意。
群众运动的种类
宗教运动
社会运动
民族运动
群众运动潜在的皈依者
新穷人:失去继承权和遭到剥夺,新近才陷入赤贫的人
赤贫者:本来在饥饿边缘挣扎的贫民不会有时间、心情去悲愤或造梦,但是,但当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理想状态看似伸手可及的时候,不满情绪变会高涨。
Ÿ自由的穷人:对于不善于用脑子的穷人,自由是一种讨厌的负担,参加群众运动是为了逃避个人责任或“免于自由的自由”。
Ÿ创造力衰退的人:灵感枯竭而过气的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迟早都会堕入狂热的爱国分子、种族主义贩子和某种神圣伟业的鼓吹者的阵营。性无能者也易于产生这种冲动。
Ÿ没有归属的穷人:理想中的潜在信徒,应该是个独来独往的人,他不属于任何集体,没有泯灭自我的方法,无法依靠团体来掩盖自己的渺小、无意义和寒酸。
主导群众运动的三种角色
言辞人:在不知不觉中动摇既有的体制,削弱当权者的权威;可以来自教士、先知、作家、艺术家、教授、学者或一般的知识分子。
狂热者:来自没有创造力的言辞人中间,无法在安定的社会中寻求到内心的宁静,只有投身于运动中才能得到满足。
行动人:意不在更新世界,而在拥有它,依靠建立制度化的机构,巩固和维持新秩序。
滋养群众运动的土壤
家庭的衰落:家庭的衰落会自然而然组长集体精神,让人易于受群众运动的吸引力感染。例如:日本的侵略削弱了中国紧密的家庭制度,并导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中国愈来愈壮大;在工业化的西方世界,妇女经济独立助长了离婚;年轻人经济
独立削弱了父母的权威,加速家庭提早分裂;当工业中心对农村和小镇人民的吸引力,也造成家庭纽带的紧张和断裂。
共同体的向心力被粉碎或削弱国家:文明的西方世界把自我改善的观念带给了落后地区,造成落后国人民感到赤裸裸和孤独无依。
瓦解中的集体:当既有的集体纽带弱化,供一个群众运动兴起的条件就告成熟,并会最终建立起一种新的和更有活力的紧密集体。例如:控制力松弛的教会、犹太人、解体中的军队或刚脱离部队的人。
易于被群众运动吸引的人
暂时性的畸零人:尚未达成志向,但还没放弃希望的人。例如:青春期的少年、失业的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新移民等。
永久性的畸零人:因为缺乏才干或身心上有不可补救的缺陷,故而无法达成生平愿望的那些人。他们只有完全摆脱自我时才会觉得找到救赎,而他们一般都能够在群众运动的集体中埋葬自我。他们很容易成为最暴力的极端分子。
极端自私的人:他们特别容易有失意感,出于某些原因失去“自我”的信仰,于是把高明的利己手段转而用于一件神圣事业。
面对无穷机会的野心者:认为现在所做的一切与未来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容易接受激进思想。
行将被同化的少数民族:个人是孤孤单单的,得独自忍受偏见与歧视,甚至还会隐隐约约有变节的罪恶感,他们之中最有成就和最没成就的两类人又比成就中庸的人感到更大的失意感。
烦闷者:人们意识到自己生活贫乏和无意义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感,即使生活环境并不太坏,但要是他缺乏从事创造工作或有用活动的能力、机会,那为了赋予生活以意义及目的,他在受到宣传的煽动后会作出狂热的转变。
罪犯:“爱国主义是歹徒的最后归宿。”——群众运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逃避他们污染了的人生的出口。犯罪和群众运动是某种程度上的替代品。
团结信徒的手段
培养自我牺牲精神
把个人同化到集体
通过戏剧元素引起共鸣
贬低现在和宣扬未来
制定彻底隔绝个人于其自我及世界的教义
煽动激情一个人与其自我之间的平衡
言辞人心理
希望得到肯定,此时只要在位者表现出谦恭和怀柔姿态的话就可以把他争取过去。
等完成自己的一套哲学或主义之后,就不容易轻易动摇。
狂热分子心理
排斥“现在”,可以更好的侦知萌发中的危险或利益。
大肆诋毁“现在”之后,会获得巨大的快乐。
“未有的东西”比“已有的东西”更有吸引力,他们愿意为想得到的东西去死。
看重一些不具体的东西,例如传统、荣誉或希望——特别是希望。
摆脱自我。
宽容是一种软弱、轻浮和愚昧的象征。
大混乱就像坟墓,是平等的温床。新秩序必然来临,在此之前,必须铲除旧的。
那些看起来是增益的成分(如信仰、希望、自负和信心),其源头都是自然性向和冲动的压抑与钝化,是消极的。也因此永远不会觉得安全。
群体运动与军队的相似性
相似性:抹去个人的独立与特殊性;要求自我牺牲、无条件服从和一心一意的效忠;广泛利用戏剧元素;为失意者提供避难所。
差异性:军队无法满足人们想要过一种新生活的需要;它不是通往救赎的道路;军队是维护或扩大现有秩序的暂时性工具,群众运动是永恒的;退伍军人可以是英雄,退出群众运动的是叛徒;军队的职责在保卫现在,群众运动是为了摧毁现状;军队的领导者会按照失败的可能性考虑投降,群众运动领袖宁愿毁掉自己的国家与人民,也不愿意投降。
团结信徒的元素
仇恨: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异质的成分。
魔鬼:最理想的魔鬼应该只有一个,他无所不在并且无所不能,最好还是外国人。
自卑:自卑产生不合理的恨意。
罪疚:让我们的罪疚意识不发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说服自己和别人,我们所恨的人活该受惩罚。
团结:去个人化。
模仿:抛弃可厌的自我,展开新生活。
集体制:团结会强化模仿,容易受外来影响,弹性和适应能力强大,以致采取革新措施或改变方向十分容易。
宣传:点燃听众心中的意见和情绪,是群众信仰他们已知的事情。
暴力(对内):宣传失效的时候用武力使他们相信。
暴力(对外):暴力不仅粉碎敌人,也可以使忠实信徒的信念得到激励和强化。
领袖:在一个群众运动最关键的时刻踏上舞台,能控制一小群能干之士。
猜疑:因为猜疑的氛围群体中的成员知道自己被持续监视,便会热烈遵守行为与思想守则,以避免受到猜疑。
教条:把教条提高到理性之上,这样,个人智慧就没有用武之地。
经济集权:使人产生经济依赖。
领袖的特征
等时机成熟才能扮演他们的角色。
能控制甚至魅惑一小群能干之士。
有钢铁般的意志、胆气和愿景,把现有的种种立场和力量加以协调和动员。
大胆破格、以桀骜为乐、喜欢排场、藐视现在。
懂得利用人性弱点。
务实和现实,但说话像梦话与理想主义者。
言辞人
本质上都是个人主义者。
攻击既有的信条与制度,使之威信尽失,不再受人民拥戴。
创造信仰真空,以致宣扬新信仰时,群众会振臂相迎。
为新信仰提供主义与口号。
动摇没有信仰也能活下去的人的信念。
等旧秩序开始瓦解,言辞人反而会害怕,面对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吓得不知所措。
创造欲望得到满足的言辞人迷恋“现在”。
狂热者
旧秩序开始崩溃,他们就会全力搅合进来。
把言辞人推一边,但继续宣扬他们的口号。
大部分来自没有创造力的言辞人。
没有外敌时,同一阵营的狂热者甚至会彼此为敌。
在群众运动取得胜利时,狂热者可能会会成为一个乱源,对运动本身构成威胁。
行动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一个群众运动活力期的终结。
他们将运动的活力封存到制度化的机构里面。
把群众运动从自取灭亡的分裂和狂热者鲁莽的行动中挽救回来。
意不在更新世界,而在拥有它。
最关心的事情是把成员的团结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维持下去。
决定积极阶段长短的一些因素
目标具体而有限的群众运动,其积极阶段要比目标模糊的群众运动的要短。
幅员广大,人口异质化程度高的地方发生的群众运动持续时间长。
人民服从性高的地方群体运动持续时间长。
领袖的人格特质:能努力遏止群众运动的邪恶面,并且愿意在群众运动的目标或多或少实现后把它终结的领袖,能够避免群众运动的积极阶段时间过长。
有益的群众运动
能够唤醒和振兴一个停滞的社会,假如一个政府长期昏聩无能,那由一个强力的群众运动把它推翻要比它自行倾圯崩溃为佳。
为社会注入活力、更新和整合社会。
圣经的本质:
教会的套路:
远离恶魔的本质,欲望的恶魔就是你!!!
所以!!!
真正改变自己的是思维,思维决定出路!!!
学以致用,改变自己,为时不晚!!!
交流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