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爆裂:未來社會的9大生存原則》讀書筆記

《爆裂:未來社會的9大生存原則》讀書筆記

作者: 普普醬 | 来源:发表于2021-08-29 11:56 被阅读0次

    選讀這本2018年出版書的原因,純粹是因為太好奇我們未來的世界究竟會變成怎樣的世界,到底需要甚麼樣的"生存原則"。但事實上,作者們在序言裡就已經告訴讀者,我們已經來到了"未來",但我們的思想仍停在過去。書裡有一句話:"我們集體思維已經嚴重落後於科技發展的現狀"。本書的目的,是幫助讀者更好的在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做好準備,學習"新的角色",讓我們的思維跟上科技發展的速度,與現代世界對接。

    001 數字化時代的三個定義

    1. 不對稱性 -  微小的個體也能影響"大"的組織。如:現在的自媒體可能比傳統媒體吸引的關注還要更多,能影響的群眾也可能更多。

    2. 複雜性 - 跨越各種領域,變數太多。

    3. 不確定性 - 正因為前兩個特怔而帶來的不確定性,很難預測未來。

    002 九大原則

    1. 涌現優於權威

    甚麼是涌現?書裡給的一個概念是:"當大量細微的事物通過簡單的選擇行為,如向左還是向右、攻擊還是忽視、買入還是賣出等,表現都超過個體能力的特性時,涌現便會發生。" 但這"涌現"的系統假定裡面每個人都擁有獨特且讓別人受益的才能。書裡其中的一個例子是 從《不列顛百科全書》到《維基百科》,前者是專家團隊,後者是自發寫作的讀者群體。研究表明兩者質量幾無相差。(個人感覺是"以量取勝",後者未必專業,但有更多的交流/反饋機會)

    在網絡時代裡,由於免費/便宜的線上教育平台,基本上你和我都能隨手獲得學習各領域的知識。創新的成本再也沒有像以前工業時代的高。在低成本的創新下,大家更願意嘗試失敗。對於初創公司來說也是件好事,不一定需要雇用專業的團隊,反而可以利用全球的職業自由者/志願者來彌補欠缺的技能。

    2. 拉力優於推力

    在這章的"拉力",我認為指的是吸引力。通過網絡把資源都吸引過來,不是要儲存資源,而是要把資源帶到所需要的地方,從而產生原則一"涌現"的現象。但這種拉力所發生的環境,不能由個體/組織控制。也就是說這個環境必須非常自由。在這種沒有約束的環境下學習也好,工作也好,通常被吸引而來的人們都是發自內心地去做某件事。這種自驅力帶來的力量比推力來的更好。舉個例子,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被家長強迫去做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參加各種"你不感興趣"的興趣班。最後學費交了,可是怎麼學都學不好。我相信很少人會喜歡這種 來自某人/某高層/某組織的"推力"(充滿掌控感)。 由興趣驅動的力量,再加上而現在的網絡為人們建立強鏈結,更加容易集合擁有共同興趣的人,讓人能進行更多的交流和創新!

    3. 指南針優於地圖

    在你已知目的地的情況下,作者們認為指南針比地圖更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地圖掌握了詳細的地形信息,而指南針在複雜的地形上給你方向。我覺得兩者的區別在於,使用前者,你是被動告知路是怎麼走旳,而後者,你是主動跟隨你的目標,找到自己的路。

    我們傳統的教育呢?是不是也只一是張"地圖"呢?

    某天,其中一個作者被問到,"在高中為甚麼要學習生活上應用極少的代數啊?"。作者並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他去問別人這個問題,他得到的答案是:"代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教大腦- 抽象思維"。 OK,抽象思維是指南針的話,那重點在於,我要訓練抽象思考的能力,是不是不一定用代數?而作者們認為,編程,這門比任何的語言都更要精準&有邏輯,也可以吧?

    書裡提到的Scratch,可視化編程語言就是給小孩子們訓練抽象思維。書中提的研究表明透過這種方式學習的孩子比接受傳統教育的孩子更願意學習,更願意接觸科學工程等STEM學科,願意從事STEM的職業。

    那麼,全國教育推行加入編程課,難嗎?很難。在之後的幾章裡,作者們舉了很多難以做到的地方和原因,有興趣的真的可以看看這本書。因為在這裡要挑戰的不是"在學校裡加入一門課"那麼簡單,而是要挑戰人們對"學習以及教育的固有認知"。

    儘管指南針優於地圖,那我能不能既使用指南針,也使用地圖啊?

    如果只能二選一?不用地圖,真的可以嗎?

    4. 風險優於安全

    這個原則很容易讓人誤解,作者一再強調是"利用"風險而非"忽視風險。前面有提到過網絡代時代讓初創公司或創新的成本大大減少,相對更多人願意承擔風險。因為他們知道這個風險可以帶來更多的收益。關於創新,書裡提到了國內深__的山寨手機。我才知道原來在手機中的雙sim卡和內置假鈔識別器是山寨他們的創新,而手機的成本價只有9美元。創新,某方面來說,成本也可以很便宜。不再像我以前認知裡面的昂貴。

    書中寫"(大多數)的公司逐漸衰敗,原因在於它們總是傾向於沿用與此前大致相同的做法,只做出很微小的改變。人們總是想做自己知道不會失敗的事情,這很正常。";實際上錯失了大好的機會。這裡想起柯達,要是他們當年一開始就推廣自己研發的數碼相機的技術而不堅持在膠卷市場上,現在不會淪落至此。。。

    風險一直都有,只是必須要了解風險,這樣能讓你更準確評估風險,承擔風險。

    5. 違抗優於服從

    違抗優於服從,不是讓你不服從法律做壞事喔!而是指在創新往往需要創造力,而創造力需要擺脫束縛,違抗也不等於批判!可是,應該在甚麼時候服從?甚麼時候/情況違抗啊?我覺得這是作者們留給讀者自己思考的問題。曾經在美國,一位黑人女士曾在公交車上拒絕讓座,她的"違抗" 成了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的起因。這種對社會的抗爭,也許只有回顧歷史的時候才意識到"到底有沒有意義","是否正確"。可以違抗,但必須帶著良心。

    6. 實踐優於理論

    "從理論上講,理論和實踐沒有差別。而在實踐中,卻有差別。" - Yogi Berra

    在以前慢節奏的社會裡,做所有事情前,規劃是避免失敗的關鍵一步。可到現在互聯網時代,失敗的成本降低了,反而有的公司開始鼓勵失敗,就算發佈新品失敗了,也是一次廉價但寶貴的學習機會。 (但此原則並不適合於所有的行業)。

    在這章裡面,作者們又再一次提出教育的一些問題,下面也混合了我一些想法:

    1)怎麼把編程列入為每個年級的必修課程?

    2)富人區比窮人區的學校更願意把編程列入必修課,可這樣做的話,以後窮人大概從事的職業大多數為服務性行業,而富人所從事的都是需要創造力更高職業。以後必定會產生更大的差距,那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3)作者們很重視"學習"而非"教育"。(區別在於學習是你自己教自己,教育是別人教授你知識)。如果學生只接受現成的教育而不培養由興趣驅動、自主的學習能力,那他們如何跟上社會的變化?

    4)研究表明:一個人要學習好(學得最好),他需要把自己的興趣、人際關係和可能追求的機會聯系起來!現在!!!就是現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可以不用高成本學習!並且更加容易與人建立鏈結。除了機會,我們缺的是一個"在線的社區",一個有專家和學生分享且給及時反饋的地方!2018年他們寫的時候,像微信社群大概才剛剛發展成形。我也知道挺多學習平台都可以留言問問題和別人交流,但問題是1)我不知道誰會回答我的問題,回答我的人對我問的了解的程度是多少? 2)我更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有人解答我的問題。 我覺得如果能馬上給予學生正面+專業且全面的解答/反饋,我更願意學習!

    5)對於有學習熱情的學生,有明確興趣並想把它發展為專長的學生,是否必須花好幾年接受完正規教育之後,拿到某些學位之後,才能開始自主"學習"了解自己需要的知識&發展他們的"專業"?

    6 ) 我到現在都不理解為甚麼我高中時需要學化學物理,我一個學電影的學生,大學120個學分裡一大半的必修學分都是學跟電影無直接關系的物理化學生物等。我讀到這一章,因為疫情而一直遠程上課的我更加靈魂拷問了自己,大學幾千美金的課程跟某技術平台的200塊RMB課程 跟 由各大名校免費的公開課比較起來,到底區別在哪?我花200RMB還能永久回放呢。都變成像online class一樣呢,我還需要大學嗎?(很現實,我需要,但我需要的是一張文憑。我自己更喜歡其他平台的教學... Q_Q)

    但我打從心底地希望,有一天能夠因為大家無私的分享,不是名校畢業的學生初踏入社會的時候,站在名校畢業的同學的旁邊,不需要仰慕別人,同時也不感到自卑。

    7. 多樣性優於能力

    "我們一般都會相信某個專家或者某領域裡最聰明的人、接受過最好訓練的人最有能力解決自己專業領域內的問題 [...] 當他們失敗時,我們會想尋找一名能力更強的,即類似的其他水平專家"

    但研究發現,越是外行人,越可能解決某一難題。一個更多元化的圈子更讓我們受益。

    8. 韌性優於力量

    Resilience,韌性,恢愎力,我認為比上述的任何原則都更為關鍵。在你面對失敗的時候,能不能從失敗中迅速恢愎回來並繼續前行?舉個例子,你偶爾生病感冒了,也沒有太大關系,因為你知道你總能好起來。但如果你知道你的免疫系統連一點傷風感冒也不能抵御,此時你需要花更多時間和金錢來預防/治療。 同一道理,有好的韌性能減少浪費資源(但我深知要有培養resilience真的很難Q_Q)。

    9. 系統優於個體

    前幾代人的創新,都跟他們個人的利益或企業的利益有關。"怎麼去用它賺錢?" "這玩意能帶給我甚麼?" 現在的創新,一不留神,是在影響整個生態/社會/互聯網。當以人(客戶)為中心的時候,都必須考慮整體且關注和人/客戶的互動,有客戶的參與(共同設計),能讓產品變得越來越可行和完整。

    003 小總結

    讀完這本書,一下子讓我發現,本來覺得很遠的未來,居然就在眼前。我想我父母親的年代,並不一定要讀書才出路。後來大概過了二三十年後,到了我讀書的時代,甚麼藝術興趣都是浮雲,讀好書拿到文憑才是正道。而在我人還沒畢業,都還未到我的下一代的候,互聯網的出現使知識變得隨手可得,讓我開始質疑自己過去到現在所接受的教育是不是有效的?書中描述的科技改變並不是漸進的,而是以指數級別的速度改變。我心想,要是成為家長,我又該如何幫助一下代適應這個社會?

    本應該是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寫著寫著,感覺變成了一本問題集。我希望有天我回頭翻開這篇筆記時,裡面的疑慮都被用更的方式解答。讓我們來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爆裂:未來社會的9大生存原則》讀書筆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vw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