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剧情演到,村里的年轻人上山寻找到他们爹娘的衣裳时,这个剧场的演出结束了,大家又开始转往下一个剧场,继续观看。
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剧场,一排排的孤形软座,呈阶梯状布放。宽敞的舞台,变幻的激光,梦幻的背景,一看就大气上档次。
演出开始了。
首先,出现在舞台上的是,夜晚的月光下,一片小树林旁的露天聚餐场地,随着灯光不断地打在圆的、方的餐桌上,就餐的人物也不断的变化着,一会儿像是家庭聚餐,一会儿像是朋友聚会,一会儿又是年轻的妈妈在喂褓襁中的婴儿…。
接下来,舞台成了一个大晒麦场,年轻人们在厚厚的、黄灿灿的麦粒上,欢乎雀跃着,尽情玩耍。
这时候,舞台背景出现了在山上冻饿而死的老人们的幻影,他们亲切地问孩子们有粮吃没有,年轻人们回答有,他们又问吃饱了没有,年轻人说吃饱了,他们连连说中、中、中,然后就消失在了舞台上。
接着,舞台上出现了男女老少,奋力扬麦子的场面,一个青年男子,将满满的一大碗小麦,放在胸前紧紧地抱着,又贴在脸上深情地吻着,最后,高高地举过头顶,来到观众跟前,久久没有放下。此刻,剧场内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不一会儿,舞台又变成了妇女们揉面蒸馒头的场面。你看,大姑娘小媳妇儿们,一个个梳洗打扮一番后,认为自己最美最干净,最配蒸馒头,便开始在一张张案桌上揉面。当一个壮实的中年妇女,开始一板一眼地揉面时,她们一个个又围上来观看学习。
这多像我小时候看母亲揉面蒸馒头的样子啊!
全剧就在妇女们热闹的蒸馒头情景中结束了。
最后,舞台背景上打出了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中国人民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说得多好呀!
演员们开始分组轮流着向观众们谢幕。
最后谢幕的,是那几十位扮演60岁以上村民的演员。只见他们坐在秋千上,从上空缓缓落下,好像是从天堂而来,当观众们再一次看见这一个个纯朴善良的老人们时,剧场内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老人们向观众招手致谢时,观众也不由自主地向他们招手,直到老人们随着秋千缓缓上升、慢慢消失在空中,才停了下来。
走出了剧场,我长长吁了一口气,压抑的、悲愤的、感动的、无助的、兴奋的、激动的等等,这诸多情绪全聚在心里,实在是憋得慌,想一下子把它们吁出来。
我一看女儿,好家伙,两只眼睛哭得又红又肿,跟水密挑似的。
女儿说:“妈妈,以后你做饭得少做点,别总浪费粮食。”
听了女儿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
的确,我们六十年代的人,虽说从小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毕竟没有经历过饥饿,不知道饿肚子的感受。因此,对粮食的珍惜,也就停留在口头上。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变成了“冰箱没肉,心中慌张”,没有深切认识到粮食之于生命的价值。
今天这一课上得好,深受教育。这是今年春节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了。
谢谢,孩子们!
让我们从现在起,珍惜每一粒粮食吧!
后记:资料显示,李家村,是河南省豫中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这是县志上记载的,在1942年大饥荒时,发生在这个村的真实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