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收到短期回报的诱惑。当我们想要一个玩具、一块糖只需要大哭一场,这些就都能满足。
长大一点后,我们想要手机,想要那些欲望填不满的物质也只需要跟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们的预期就这样在短期内得到回报。
长大以后,我们会发现事情的复杂程度不断在增加,所有的回报周期越来越长,我们依靠自己的小聪明在真正有用的领悟获得的回报也越来越小。于是我们会投身于虚拟、投身于碎片的时代。
由于人的大脑也趋向选择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一条条深度较浅的八卦娱乐新闻、一个个令人捧腹的段子,还有那些看似能学到许多东西的碎片知识。然而,那些真正有价值、对人的自身发展有意义的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其实你接受到的那些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背后也有其知识体系支撑,只是那些处于顶端的发布者正在用短期回报带给你的兴奋来成就他自己。
这种短期回报让我们越来越着急。期末考试复习一周就能拿奖学金,于是我们想要速成,想要看一篇攻略就能追到妹子,想要看一本书就解决人生难题,想要买一台单反就成为摄影师。
别让短期回报蒙蔽你的人生更可怕的短期回报就是那些在短期内只要付出低投入就能获得更高成就感的事物。比如游戏,王者荣耀、绝地求生,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有非常快速的实时反馈,只要充钱你就会体会到游戏的巅峰,只要投入就会有相应巨大的产出。
这种游戏机制被运用到自我提升领域人们可能会分享自己读了一本书、背单词打卡、健身打卡。其实,真正有用的技能不是通过几次打卡和分享就能掌握,这之间需要的是长期的投入却未必有回报的孤独与酸楚。当你习惯了接受短期回报的蒙蔽,渐渐的你就会无法忍受长期回报的等待与孤独。
当我们把自己的状态展现在朋友圈里,固然会接受到不少的鼓励与羡慕,但同时也会引起周围人的焦虑,进而演化成一种敌对情绪。
与短期回报相对应的就是长期回报,有人通过通过赌博、毒品来获得短期回报,也有人通过强大的自制力来忍耐长期回报的痛苦。
心理学上有个20英里法则,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3000英里的路程,徒步走完这段路程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地貌非常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也就是26公里。这个答案很多人觉得很诧异,因为刚刚踏上旅程的人如果在天气晴好,地势平坦的时候每天可以走40英里。然而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开始走的人往往是不能够第一个到达终点的。
随着旅途的延展,当道路不顺、天气恶劣的时候有人常常会躲到帐篷里抱怨,等待,等到天气好的时候才走。天气好路又比较顺的情况非常少。有的人有时候一天走40到50英里,但是他会在很长时间里停留,最后被那些每天坚持走20英里的人超越。而这些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破除短期回报带来的蒙蔽,就是20英里法则的核心,学会自律。持续而稳定的行走,不贪图一时的卓越,也不抱怨一时的困境。
顺境不骄纵,逆境不萎缩,不轻言放弃,谦卑而执着,执着而无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