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小记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根据佛教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可玩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管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火石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意义,这都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满足。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人想要离得苦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到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这就像是有人已经在海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让这些海浪永远留下来,同时又想躲开“坏的海浪”,希望这些海浪永远别靠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站在海滩上徒劳无功,被自己累得几近发疯。最后终于力气用尽,瘫坐在海滩上,让海浪就这样自由来去。忽然发现,这样多么平静啊!”
全书最喜欢的一个段落,每一次看都很有感触。
历史的演进并不在意生物个体是否幸福。至于个人来说,即是受到了历史演进的影响,但通常一方面太过无知,一方面又太过软弱,因此无力改变。看吴君如的采访,在有人问演喜剧最重要的是什么,她说:“前一天晚上,一定要睡好。听上去好像是开玩笑,但实际上真的是最重要的事。生活里的很多问题都没想象的那么高深和复杂。 ”
换言之,被无知自媒体过分夸大渲染的焦虑大概等同于杞人忧天。普罗大众难以想象挑花秀朵,芊芊玉手按灭流泪的红烛的深闺女子的烦恼,不能体会中世纪祖教徒憧憬来世的集体错觉的快乐。喜怒哀乐都是相对的,限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的契合程度。
譬如快乐,只要自己的想法和身边人的想法达成一致,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继续幻想生活的无限可能。当然,快乐还有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价值观不同,想法也就可能完全不同,有人觉得养小孩是个悲惨的奴隶,得伺候一个独裁的小霸王,但也有人觉得自己正是满怀着爱,培育一个新的生命。
培养正确的认知,不需要什么鸡汤文章,知行合一,写一篇文章,讲一个技术,相信且做到,世间没有比这更励志。
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因乱花迷人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