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贤聪
父母酝酿,十月怀胎,哇哇坠地,人开始了与宇宙,与地球,与人类,与父母亲情的人生旅行。
幼年,少年,青年,年轻,中年,进入老年,……人生已经开始回归一一"中、青、少、幼",最后按物理化学生物原理,回到细胞、分子、原子、……
幼年与少年的时间很慢,从正月十五开始,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又可以吃"年夜饭"了!从青年开始,时间好象加快了脚步,而且这个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增大,似乎没有刹车的迹象……
然而,老年,退休,是每一个人不可回避的现实。这是一个急刹车啊!如果没有事先的准备,那由于惯性的原因,许多老年人都会"摔倒",甚至永远的起不来了!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也是很多老年人无法面对的现实,已经向着死亡加速前进了。
明知死亡是人生的归宿,但很多人确很怕呢?那是因为有一个庞大的人类,有一个庞大的曾经非常亲密的亲人、亲情、情的网络平台,有很多的享受没够!因此就有那句俗言"人到死时方想活",然而,晚了!虽然空间无比的美,但时间却像一个"恶魔",活活将它的孩子吞噬。
唐代大诗仙李白写到,"人生得意须尽欢",导出了一个人生哲理一一时间是不可逆的,过去的就是"死亡",现在的就是活着,将来的终点也是死亡。因此,我们需要《总结昨天,把握今天,设计明天》。我父亲八十起一了,然而就在生日那天,他并不高兴,而且吃得很清淡很少。我试着问老人,是否哪儿不舒服,他说没什么,只是怕哪天我去的时候,你们六个子妹就你一个人在,该忙成什么样子。
父亲是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真正的"无神论"者,中国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三十二代。他从来不相信什么"灵魂"、"鬼神"、"来生",在他看来,"人与其它动物、其它植物一样,存在就是生,不生时就是物"。他从来就为他人着想,很少想自己。他说,祖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而且是在西方之前几百年就提出了,因此,真正的马列主义在中国。
我结识过宝岛台湾的一个老年团队,最小年龄的已经六十八了。这个团队有十四个女生,十六个男生,他们取名为"窝居族",也称"候居族",也叫"而立团",哪儿好他们就往哪儿走,享受植物,享受动物,享受阳光,享受海岸,享受氧气。他们在地球上不断的移动,如有个同伴去了,他的骨灰就用来种一颗树,留给人类,留给地球,然后再补员到30。
人生一一幼年,少年,青年,年轻,中年,进入老年,之后回归"中、青、少、幼",最后按物理化学生物原理,回到细胞、分子、原子。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说过,"在临死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献给了人类,那就无悔人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