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体的发展

作者: 泽云王刚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15:09 被阅读102次

    汉字发源于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考古发现的甲骨文,现在还只识别出了一小部分。秦朝统一之前,不同国家的文字各有差异。对我们普通读者而言,这一时期的文字基本属于天书,只能仰仗考古学家和专业人士的努力了。

    秦始皇时期,李斯统一文字为小篆,或称为秦篆,基本摆脱象形文字的形象。小篆比大篆简单,其具有圆、曲的笔法。同一时期,民间通俗应用中,已经开始使用一种似篆似隶的简,经过程邈的整理,形成三千多字的隶书,称为秦隶,其特点是将小篆的圆改为方,曲改为直。

    至此,最常使用的汉字已经“造字”完成。此后的汉字字体发展,是在实用美感与艺术两个方面的改进。

    汉代时,隶书引入了蚕头燕尾的特点,更适合毛笔书写,称为汉隶;与此同时,汉代也萌发了楷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一直很流行。

    以隶书、楷书等书写的古籍,撇开时代背景,单就文字而言,我们现代人在阅读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困难。

    楷书,又叫真书,晋代王羲之的真书影响力最大,可成楷模,故称为楷书。楷书既吸收了隶书的方正结构,横平竖直,又去掉了隶书的蚕头燕尾,还引入了篆书的圆转笔法。楷书成为汉字的基本结构。

    后世皆流行楷书。

    为了书写的速度,以及艺术表达,发展出草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兼顾了书写速度和容易识别的优点。唐宋时期,有很多书法大家,形成了各自风格的楷书、行书、草书流派。

    至此,毛笔手写汉字的字体发展成熟。后续已无大的变化。

    宋代,为了方便印刷,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了宋体楷书,横细而竖粗。后来发展出仿宋、黑体等变体,适合印刷上的多种用途。

    至此,古代汉字(正体字)发展成熟。

    元代,官方为蒙古语,汉字仍然沿用楷、宋体;清代,官方语言包括满汉双语。因此,元、明、清时期的汉字书写,仍然是楷体、行书、草书等;汉字印刷,仍然是宋体。

    解放以后,简化字进一步减少汉字的书写笔画数,流行于我们大陆地区。

    对于我们来说,规范的书写,是写楷书简化字;追求快速记录,则写行楷;电脑或印刷时使用的字体,则以仿宋体、黑体等为主。而追求书写艺术,各种字体,隶书、楷书、行书或草书,都可以发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字字体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ax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