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开始好几天了,才想起来应该写总结。这后知后觉,也是没谁了,也没什么重点,说到哪就是哪吧,一来混混日更,二来归结反思,故而直接冠名“碎碎念”啦。
一、回头看看七月还是蛮充实的:
(1)七月初跟着采风团出门,一直下雨的天儿居然转晴了,熬了几天晒回来,黑了一整圈,刚到家又下起雨,这老天太有意思了。然后开始吭哧写作业,终于在七月底交了稿,焦虑一下就散了。朋友笑话我,几十岁的人了还这么搁不住事儿,我承认自己心浅,主要也不想辜负了组织者的一番心血啊。
(2)七月开启了日更模式,跟着几个小伙伴一块看雪师的《白虎关》,一块写读书笔记,断断续续也写了十来篇,从自己的认知角度来解读一个发生在西北农村(截止目前所看)的故事,看雪师如何架构这个故事,看故事里的女性如何自救成长,感觉还是获益良多。
《白虎关》应该不是雪师特别成熟的一部作品,在架构上可能没有后期一些作品那么高妙,但在人物的刻画上、特殊地理环境的描绘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画上都非常细致精微。他的作品至少有两个大的方面的价值:一是写作技巧很值得学习,每一个人物从神态动作到心理都逻辑一致,活灵活现,展示了他专业作家的深厚功力和素养;二是人文情怀非常浓厚,将对自我的探索巧妙融汇在琐碎甚至粗鄙的日常农村态,更加看出作者的慈悲大爱之心。这一点,尤其区别于其他很多作家,也是雪漠作品最鲜明的风格。
(3)抽时间读了风铃姐布置的作业《外婆家》,写了篇读书笔记,写完后发现自己的字还是在舒适圈里打转,缺少深刻性。
(4)带小丫看了《长安三万里》,较真来说,虽然也有一些毛疵,但总体上感觉细腻,单单高适一个人物就先后出了36稿,可见制作方的用心。也因此,168分钟的长时动画片看起来,虽然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那一部想象旖旎,但也饱满华丽,将李白、高适等人物刻画得丰满精粹。反思我的观后感也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写字时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没怎么提及作品的问题,不够中正了。
(5)在小丫老师的推荐下,看了一堂王连森教授的课,为了完成作业,简单写了点总结:
(6)写了小半年的《山海经》读书笔记只完成了一篇,呜呜呜,我的《山海经》落尘不少,估计要难过了:
二、反思问题:
上面这些文字基本是业余时间完成,我的感觉是再忙挤一挤也是有时间可以去做一些事儿,当然能力有限视角有限认知有限有时未必做出来的结果那么满意,但做完后的充实感还是比得过且过要心悦那么一点点。另外,体验沉心的愉悦感也非常美妙,只是我的时间太碎片化了,很多时候沉入就不愿抽身,导致拖拖拉拉,被很多好友提醒,在此一致感恩致谢!
时间总是有限,用于某处多了就一定会夺舍另一处的,比如七月我自己乱七八糟的事儿多了一些,感觉对于小丫总体上的陪伴就少了一些,引导上也不如过去那般按部就班,这是值得警惕和注意的。既然我不愿意剥夺她做游戏、和同学玩闹,那就只能还是在我有限的业余时间做文章。所以接下来还是要压缩一下自己的爱好,把陪伴做得高质点儿。在能陪伴她,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还是当以孩子为重。
假期两个月,各种其他事儿掺杂,比如老家来人,一波又一波,都是舍不掉的亲情,所以占用时间也比较多,又不愿意委屈了自己和孩子,这个月综合以上几个因素会重新做一下时间上的平衡。另外运动过少,这个月会增加一项运动,不知能不能坚持下来。以我的心性,挑战性很大呢,有点儿心虚呀。
随手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