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往熹)
我在“学公文”的各种**群潜水有年,经常看到网友提问题,大部分问题比较有价值,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不但活跃氛围,更促进了大家共同进步。但也时不时出现一些应当引发我们对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的问题。比如反复询问公文格式、直接要求提供范文(实则是希望直接拿来用)等等。针对这样的现象,作为一个“退居二线”,不再以写材料为生的“老同志”,我有两句话“憋不住”,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水平线下的“短板”要靠自己补。领导安排你做文秘工作,就意味着你应当具备一些起码的技能,这些起码的技能就是传说中的“应知应会”。如果你“不幸”竟然不具备其中一些“应知应会”的东西,那么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找领导换岗;要么自己默默地补上 “短板”,我想第一条路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不大合适的。基本上我们只能默默选择第二条路。哪些是常见的“短板”呢?比如你可以不是文章家,但至少得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没有语法错误与逻辑矛盾;又比如你不一定会缮印(今天主要是印,几乎不需要缮写了),但得知道公文的基本格式和标准;再比如你不一定能到党校当教授,但对于“特色理论”和上级精神要有基本的认知和把握。一旦干上文秘,所有人都会默认你明白这些东西,会这些基本技能。当然,越是“资深”,对这些东西的认知会越深刻,但请你一定要迅速达到基本水平线以上,这是对“文秘”这一行业的起码尊重。
二是基本的学习渠道要靠自己摸索。知道从哪些地方或者通过什么渠道获取知识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近来,我稍稍涉猎目录学的知识,读了一点《四库全书总目》、张之洞的《书目答问》、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方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和读书不得其门了。我想,学习写材料和公文处理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做一点“目录学”的功夫,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会提一些让同行们啼笑皆非的问题。这里的“目录学”自然不是书斋里的高深学问,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多加留心就可以逐渐摸着门道。比如公文处理相关问题,你看看2012年的条例就清楚了(当然办文的经验不能光靠看书,还需要经验的积累,不过这是进一步的问题);又如公文格式类的问题,尽可参考相应的公文格式标准;再如多看看人民日报和当地的党报,对于当前的一些重要提法和工作部署自然就清楚了。类似的门道不少,关键是要自己摸索才管用,才用用得好,才有利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文常识体系,否则只能见子打子,永远都在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总之,有些懒是偷不得的,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努力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刀笔吏”。
~~~~~~~~~~~~~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uegongwen,更多职场经验、公文写作知识文章。本文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