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4400/6331115da2398ed3.png)
阅读时间:2023年3月26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枪炮病菌与钢铁》
阅读范围: 第12章《蓝本和借来的字母》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文字的发明和传播。这一章的内容涉及到我的知识盲区,特别是文字的演化过程,作者是西方人举的例子都是拉丁语的字母演化,我们熟悉的方块字和它们并不属于一个体系,再加上我本人的外语水平有限,所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以下笔记只是自己依赖汉字的学习进行的浅显理解,有专门研究文字的朋友们,欢迎指正。
文字的力量
作者首先指出,由于文字可以更精确,更大量更详细的传递知识,因此文字的发明,让我们可以跨时空,跨地域的吸取知识。如我们从小学过的《诗经》,就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
这也让我想到为什么我们抓紧时间收集口述历史,就是为了用文字的方式保留这些口传心授的过去的故事。
作者在前文的描述中也指出,西方人由于掌握了文字才可以传授航海技术,总结战争经验。
建立文字系统的基本策略
第一种,用一个文字符号代表一个语言单元。可能是一个单音或一个音节或一个完整的词。比如英语里的26个字母。
第二种是利用语标,也就是用一个文字符号来代表一个完整的词。比如汉字和日语中的符号,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也是这一类。
第三种是用一个符号来代表一个音节。作者举的例子是日本人的假名。
发明文字的一些规律
作者提供的研究结果证明,独立或者可能独立发展出文字的地区有苏美尔,中美洲,中国,埃及。
作者在书中重点描写的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是以符号的形式指代图形。由于这种文字是用来记账的,所以仅指代物品,并没有语法的要素。
由于复杂的物品不好描写,在进行记录时,会在简单物品上标注特殊符号加以区别。演变到现在就是一些在单词中不发音的字母。有个专业术语叫“画谜原则。”
楔形文字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它包括语标(代表一个词的图形),语音符号(告诉人们如何发音,类似于我们汉语拼音里的声调)和限定符(不发音,只为区别消除歧义)。
个人对于西方文字和汉字的理解
我对于作者描述的理解是,楔形文字,既表音也表意。我们熟悉的汉字是表意字,也就是看到了能明白它的意思,在引入汉语拼音之前,人们并不能单从文字结构猜出它的读音。这与我们学到的表音的英文单词很不同,很多英文单词是可以拼读出来的,但是意思需要单独记忆。而汉字在全国方言中的读法不同,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我又特意温习了一下小学的知识(虽然当时没学懂,现在可能也不太懂)。汉字包括象形文字,也就是照着物体画下来的文字,比如日,月,人。会意字,把相关的物体放在一起表达意思,比如日和月为明,三人成众。指示字,在图形上添加笔画表示强调,比如日下面加一横代表日出。形声字,多为上下或左右结构带有偏旁部首的字。一个代表性质,一个代表读音。比如论,轮,纶读音相似,但意思不同。
文字的改造
文字的传播有两种。一种是“蓝本复制”,也就是把原来的文字照搬过来,再加以修改。看来德文,法文,英文都长得很像,他们的“蓝本”都是罗马字母。韩语和日语中的一些文字也和汉语相似,也是参照了“蓝本”。
另一种是“理念传播”,就是在基本的概念上,自己进行细节研发。作者举的例子是埃及的文字。
接下来作者讲了很多文字的演变过程,韩语,日语,芬兰语,西班牙语,希腊语等等。我实在是才疏学浅,没有读太明白,也就不向大家转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文字的传播为什么有局限性?
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古老的文字一般只用于记账和祭祀活动,因此只有官员和祭司才掌握文字的知识,也成了少数人的专利。人们有意控制文字的传播,便于奴役他人。毕竟目不识丁的人更听话。
因此最早发明和使用文字的地区都是社会阶层分明,有复杂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地区。同样的这些地区也都是食物生产的发源地。
文字发明后借由贸易,征战和综教向外传播到其他经济和正治结构相当的社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