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共读会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是让我认识我。
从12本书来说,每一本都能解决我的很多问题。这两天完成任务量后,我会放空自己,午后的阳光配合微凉的风,我突然享受到了虚度时光的美妙。那就一瞬间的感受,什么都想不到,也不用想。这是之前的我感受不到的安稳。
我渴望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多到分不清哪一个是自己想要的,哪一些是社会附加给女儿必须要的。读《动机心理学》,可以让我感知到真实的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
所以我参与共读会的方式,就是笔记本+书+笔+手机。
每天最先关注群中发的任务进度,完成今天的阅读页,写章节大纲,提炼关键词,抄写心动句子,把它们写成卡片发布在星球上,又发在微信读书、简书、头条和其他读书类的平台,后来精简了平台。
我阅读速读很快,每个单章30分钟看完,这些心理内容又是学过的,再结合个人经历反思,自己每个行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有些事情即便做到,我也不知道成功的原因,更多的会忽略失败的因素。
把书上内容揉完,卡片写好发布出去后,今日任务算完成了一半,接着我会泡星球。
以重要通知——古的idea——高手联机——精华贴的路径去刷贴,选择合适的卡片拆解。
我每周会固定拆解一个人的卡片,频繁互动中留下高质量的思考还能和人家产生深度链接而非简单的眼熟。
在共读会的每个举动,都抱有目的,寻找目标,不然就是浪费学习的时间。
我每个月会随机添加共读会好友,大家要么被我吸引,要么吸引我,我会和这部分好友联机学习,也就是语音交流,以答案换答案,以问题换问题。
所以每天花在共读会上的时间约-5小时,因为我闲啊。跟着共读会任务进度完成,不会提前做,也会有偷懒某个周没完成的时候,我会在完成今天的任务后去补回原来的,补不回来怎么办?
只要不影响我下一周的阅读理解,不补没关系,不强迫自己。只需要把每天做了什么的日期这准确就好,这可理解为“进步本”。
共读会的学习也是有重点的,掌握了头部理论,找到共读会的头部资源打进去就好了。
怎么打?好好读书+多写思考卡+笔记=基本功。等同于想成为武林高手前先扎马步。
联机同频人+请教高手+群里多发言=招式。
每个步骤都有做好的细节,这些细节,是思考,也是进步空间,它们才是内功,虽然不显眼,看不到,摸不着,但抗揍啊。
比如怎么读书算好好读?卡片思考什么内容?笔记写些什么?怎么分辨同频人?对你来说能解决你问题的高手是谁?怎么吸引他的注意力?群里发言说什么?说错话了怎么办……
想通这些,一年后,你将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