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都是日本人写的,翻译是台湾人,书得从右往左读,而且都是繁体文。还好内容轻松,读着倒也不费劲。两本都是讲学习的书,准确地说两本都是讲应试的书。
两位作者都在书中提到自己是资质平平的普通人,《一试必中》的作者山口真由也不都是每试必中,也承认自己没有数学天赋全靠背题拿分;《狡猾的读书法》的作者佐藤大和小学五年级时还背不全九九乘法表,高中模拟考全校倒数第一,曾经苦读到爆肥和便血却依然名落孙山……俩人应该都没谦虚。但是他们都用各自的方法通过了日本通过率极低的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现在都已是日本律界名流。
两人的读书方法有着鲜明的不同之处,但也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
先说不同。
山口小姐的读书方法非常正统——先读教科书再做题,要先把教科书读至少7遍,注意是7遍,然后再去做题。在她看来,所有的题目都出自参考书,所以她认准的死理是学习就要多看书,而且最少要看7遍,且每一遍看书都有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第一遍每页阅读时间要控制在4秒内,第三遍看书要用射灯法,从第四遍开始才能看图表表格等等。
和山口相比,佐藤大和的方法是绝对的野路子。因为读书不得要领和没有充足的备考时间,所以他被逼出来的学习方法是——不解题、不理解、只看答案。具体是这样的:步骤一,拿到真题(他主张先看真题)时不解题,只快速浏览一遍。步骤二,对照答案和题目。和步骤一一样不要思考只浏览,步骤二要反复多次。步骤三,看题目、答案和解说。到这个步骤仍然不要试图理解,还是浏览,一样要重复多次,而且每次要比前次用时长一些,看得更仔细一点。步骤二和三反复约十次后,开始做模拟题,买两三本模拟题,然后继续按照之前的一二三步骤反复研读,重复几次后再换套题,继续一二三。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题目看得多了,可以按照知识点出现的频次和难易程度做出不同符号的标注,如果是不常出现的题目就果断舍弃、有所不为。这些步骤做完了,最后再看参考书,看参考书的目的只在于将之前的知识点串联成线和面。佐藤的方法核心是背答案,而且不是理解性地背,这未免太邪乎了。佐藤给出的理由是:考试是为了合格而不是理解,即便不理解,多看几次也就会其义自现。他说自己是从一个在图画中找目标人物的游戏中受到启发,认为考试就是锁定目标找出目标,他的背题就是直奔目标而去。
山口是由输入推导输出,佐藤是由输出倒逼输入。
学校教育普遍是第一种,就大多数人的学习经历来说,第一种才是妥当的保险的符合规律的,起码在我看来,这是打好了学习基础,即便是应试也做到了没有遗漏知识点嘛。而佐藤的方法显然不入流,把学习搞得好功利,为了考试而学习。。。。。。但话说回来,如果真有这么一种通过考试的便捷方法,你学不?而且很有可能,佐藤的方法不只是一种应试方法,它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只是所有的学校教育都需要经过考试这个环节来反馈和证明,而其它类型的学习,比如自主学习一项技能,那也许佐藤的方法就是一种最佳学习方法。最近对认知科学、脑科学、元学习兴趣很大,想实践下。
再说说两人的相同之处,也许这里有更多的启发点。
关于记忆
不论是山口的把书看七遍还是佐藤的背答案,两人都提到了记忆的重要性。既然要应试,那么对于很多科目来讲,好成绩就要靠记忆力了( 面对不是强项的数学科目,山口的方法居然也是直接背解题方法)。 而且两人都不断寻找和尝试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佐藤提到了睡前早晨5分钟回忆法、冥想法、散步法,山口甚至找到了适合自己记忆的坐姿。
认知学认为,大脑是懒惰的,不善于思考的,我们认为做某项选择和决定是大脑经过深思熟虑而为之,但真相是大脑只是根据以往的经历而做出的判断,那些过往的经历就是记忆的内容。再有,人类学习的规律是用“已知 ”来解释“未知”,这“已知”就是记忆,所以记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学习能力,而对于记忆,两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项能力——速读。
关于速读
两人都将“速读”作为一种记忆和学习的方法。山口的读七遍是“速读七遍”,她在书中讲到,最开始读教科书就是浏览而非阅读,不思考,只用眼神扫描,她形容是探照灯式的阅读法,头不动只眼睛动,第一遍阅读300多页的教科书,时间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她的“书读七遍”指的应该仅是一个读书的回合而已)。佐藤的一二三步骤也强调“浏览”就好,他的默背,主张一页一秒(否则在距离考试两个月内背七八套题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两人一定都是速读高手!
最近常听到“速读”这个概念,特意搜狗了一下。
人们普遍认为,延续了几千年的细嚼慢咽的精读,是理解记忆最好的阅读,这一方面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一种阅读习惯,既有它合理的存在依据;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思维的误解,人们往往把理解和记忆混淆的结果。虽然精读利于理解,但却是最不利于记忆的阅读。其原因就是精读的过于缓慢的节奏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差距太大,两者不协调,不匹配。而快速阅读却相反,一方面,它是利用人脑对图像的超强记忆能力来整体记忆摄入的文字;另一方面,它运用经训练后所具备优良的超宽视觉能力,大量和快速地摄取文字信息,使得它提供信息的速度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更接近,更容易协调和匹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所以经过严格、科学、系统地训练的快速阅读,其理解记忆水平比传统阅读的理解记忆是毫不逊色的。一个技巧熟练的快速阅读者,在速读时的理解记忆效果也是相当好的。所以速读是最有利于记忆的阅读。
速读(rapid reading),或称“快速阅读”,现大多叫做“全脑速读”。科学原理早已提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各自分管并对不同的信息内容处理:其中右脑主要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记忆和加工,而左脑主要是处理诸如逻辑、数字、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进行传统阅读时,主要使用左脑的功能;而在采用“速读”方式阅读时,则充分调动了是左右脑的功能作用,各自发挥左右脑的优势共同进行文字信息的形象辨识、意义记忆和理解,所以“速读”又被称之为“全脑速读”。
在传统阅读法中,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视网膜要把这种物理过程转化为神经活动的生物过程,传送到大脑的视觉中枢,由视觉中枢处理后再传达到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再传递到听觉中枢,最后由听觉中枢传输到记忆中枢。这是一个自己读给自己听的过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读也是如此,只不过外部动作控制得比较好罢了。所以,一般人在(以传统阅读法)阅读时,实际上是在“读书”,而不是在真正“看书”。
快速阅读则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它是将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送到右脑以图像的形式记忆住,之后再由大脑将文字图像解析出来”的阅读方法。速读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的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即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这实际上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所以说“眼脑直映”式的快速阅读,才是真正的“看书”。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将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所以,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可以如同图像一样,一眼所看到的文字信息同时“并行”地进入大脑中枢,以与大脑思维速度相匹配的速度供给信息,使二者的工作协调,趋于同步,这就是快速阅读效率极高的的主要原因。
欧美国家对于速读的研究和推广,起步很早,但是把速读训练效果推向每分钟万字以上,并取得大面积优异的教学成果的,是韩国速读专家金龙镇。韩国对速读非常重视,传授快速阅读的学校几乎遍布所有城市,仅汉城一地就有几十家。 教师一旦取得速读讲师的资格,工资就会提升,而成为专职速读讲师的人,其工资将比原来高出一倍,甚至持有速读讲师证书的军官,除能得到技能徽章外,还能得到特别津贴。 日本从韩国和欧美国家引入速读理论,成立了速读协会,还制定了类似围棋段位的速读段位,快速阅读在日本已经形成潮流
另外,关于速读的真相是:快速阅读记忆法并非只有超常人所能,任何一个具有小学4年级文化的人只要在快速阅读中,以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代替传统的阅读习惯即可。因为人本来就具备这种能力,只是此前无人开发。
现在看来,也许速读才是两个人提升学习能力的根本方法。
关于勤奋
小日本真是拼得很。山口曾经连续两周每天只睡3小时,一直坦言自己是在投机取巧的佐藤,也曾苦读到便血。学习哪有什么捷径?勤奋才是必经之路。两个人的书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半讲学习方法,一半讲励志。山口应该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她在书中说从不临时做计划在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别人说她生活无趣但是她觉得规划生活才是王道。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公务员,这个梦想支撑她一路发奋读书,她自知自己是个除了会念书以外毫无特色的人,所以只有读书才能达成自己的梦想,即便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了难捱的高原期,她也是坚守如初,最终守得云开。而对于怎么读都读不成的佐藤,在准备自暴自弃混社会时遭遇了母亲生病,才又立志重头再来,他甚至拿动漫中的人物做偶像,一路激励自己,他强调人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欲望,只有真实的欲望才是推动人不断向前的原动力。
对了,俩人还有一个共同点,说出来都让人无法相信,就是——不记笔记!俩人都瞧不上工整干净的做笔记式学习法,即便是笔记,也都是为了记忆重现而在纸上的随手涂鸦。
变态小日本的变态读书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