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给自己立下了一个flag,要对外公开分享1000场。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看到了猫叔(公众号搜索:剽悍一只猫)去年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因此而触动。我很喜欢猫叔,也一直以他为榜样,所以就定下了这样一个目标。
这1000场,不一定是全在我建立的社群里。如果在其他的地方,也会将录音与链接推送给群内的伙伴们。分享主题,全部以我的成长为主。同时,也有另外两个目的:第一,支持自己成长。第二,影响大家成长。
一个人,在只有自己独行的时候,很煎熬,随时可能发生各种状态,除非修炼了很久可自我调节,否则很难坚持。因为知道自己是个不容易坚持的人,所以选择邀请大家通过见证的方式给我支持。
无论如何,感恩大家,感谢见证,期待更多的美好发生。
首先,说说为什么第一场分享要选择“焦虑”这个主题。因为假期刚刚结束没多久,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以及我自己,都有种慌乱感。内心十分难受,同时,阻碍前行。
我思考了很久,后来前天与团队伙伴开会时,我的成长导师张娟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毛毛,你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当下所处的环境能量盖过了你原本的能量。当你现在感觉有所好转时,实际上是我与Summer的能量影响了你……”那一刻,醍醐灌顶。开完会,整个人像沐浴后般清醒。
“我们永远无法改变环境,唯有改变自己。”这句话也再次提醒了我,如果还没找到原因,一定是陷入在环境里。
随之我先理清楚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为接下来几天时间做着安排。不知不觉中,我悄无声息发生着变化,同时,焦虑感也消失了。
外在给我们的支持,是一种力量,内在改变的可能性,握在自己手中。短短两天,所有的事情迎刃而解,一件都没有落下,同时,我还巧妙的找到工作抓手,见缝插针,将搁置很久的工作高效而完美的完成了。
解决焦虑最好的方式,不是如何避免,如何克服,而是理清楚自己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看清焦虑背后的本质。当我们理解之后,便能让焦虑转为动力,支持自我。
恰好这几天与另外一位朋友沟通时,她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说我的焦虑与环境有关,那这位朋友的焦虑则与资源有关。有人会因为缺少资源,找不到资源而焦虑,但我的这位朋友却因为资源太多,无从下手而焦虑。
朋友有稳定的本职工作,也有一直经营的副业。近两年来学习了很多课程,心理学、亲子教育、天赋优势、生涯教育等,她自身本就优秀,理想远大,天生爱折腾。今年年初,思前想后都觉得自己应该沉淀下来做一件专注的事情,这个目标探索了很久,始终都未找到准确答案。尤其是这个假期,一想到这个问题,就迷惑了,不是因为自己没能力,而是找不到让自己克服完美主义的想法,也就是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再开始的想法。
大家都建议她先开始,能抓起哪件事直接去做,不用等。也许在这个背后还有其他原因,但通过彼此真诚畅聊之后,她在对家居做整理时,一边断舍离眼前的物品,一边梳理内心的想法,以这样的节奏让焦虑烟消云散。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朋友同样被焦虑困扰着。当下这个时期,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与病态的焦虑症是两种概念,其实是正常的,是可以被理解的。所以,大可不必因为自己的焦虑而陷入不安与挫败,要相信一切都是短暂的,在限定的时间内,身体会自动回到一种动力模式,同时,动力会盖过焦虑,甚至是让焦虑不复存在。
我们与焦虑,可以以对立面的视角相互理解。试想一下,自己期待的状态,与焦虑的状态,为什么不能重合?原因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呈现出来的。
如何让焦虑转化为自己的能量,根据自己的实践,分享给大家几种方式:
第一种,与身体产生链接
有一本书叫《身体知道答案》,其中提到:“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强烈的倾向:将你的灵魂赶出你的身体,而让别人的灵魂寄居进来。你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否则,你就白活了。”这是武志红老师根据心理学里面的理念进行的诠释,所呈现的是我们在受到他人影响时自己的一种状态。而这与焦虑有什么关系?
身体反应是最真实的,当我们只把一种病痛与感受视作表面来看时,它可能无法得到解决,但是当我们把它看作一种信号时,就会发现其中有所暗示。
与身体做链接则指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以解决心理状态。简言之,就是如果我们感到内在无法消化一些事情需要发泄,就去跑步,做大量运动,流汗,当这些动作结束后,你会有爽快的感觉,同时,原本想发泄的情绪也会随之发泄。这时候,用心去感受身体的变化,从无法迈开腿到最后的畅酣淋漓,这会给你带来什么?
而转化焦虑也是一种可通过观察身体变化所调整的事情。众所周知,冥想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很多人都在做冥想,而冥想里又会有太多的纷扰,如果是以观察身体的变化为目的去冥想的话,就能够感受到你真正焦虑的源头。
运动也好、冥想也好,最后我们都会发现,这是打开身体的一种方式,凡事出现情绪变化,请记得与身体产生链接。身体是有记忆功能的,它会帮助我们很好的应对,也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一直以来,我都以坚持运动为调整方式,在那个过程中,不去思考任何事情,只去关注身体的舒适程度。
第二种,与人产生沟通
一个人沟通的过程中,所隐藏的是他的心智模式。我是一个喜欢沟通的人,也擅于与他人沟通。有人说,过多的沟通会导致自己的时间流逝,我不认为如此。因为真诚沟通,不仅能打开彼此的内心,还能让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得到引导。所有的沟通都是有价值与意义的。
遇到工作问题,与长者沟通,与经验丰富的人沟通;遇到生活问题,与朋友沟通,与父母沟通;遇到心理问题,与咨询师沟通,与老师沟通……假若你身边没有想沟通的人,从朋友圈找一位陌生圈友也无妨。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站在另一个视角去看焦虑,当你透过他人视角看自己本身时,就会真正体会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了。很多焦虑,自己以为是焦虑,别人看来无所谓。
不要惧怕沟通,不要限制自己,也不要胆怯迈开这一步。有时候,我们总在意别人看我们的眼光,但实际上是我们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简单点,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除此以外,当我们习惯用沟通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时,渐渐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智模式变得比之前更成熟。这里的成熟是一种成长的表现,我们应当不断寻求成熟。
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永远保持与人沟通的状态,你就会永远在见证成长的路上,渐渐地,自己不成长都不行,这就是阅人带给我们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沟通的力量。
我会因为与智慧的老师沟通得到正向的指引,所存在的焦虑最后转化为做事的动力。
第三种,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执念,有时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我们总希望自己能达到一种期待,这样的期待会令我们有成就感,有努力的勇气。但我们可曾想过,过高或者过多的目标也是一种自我限制。因此,焦虑何时油然而生自己都无所知觉。
理解自己,是一种简单的说辞,做起来十分困难。因为在理解自己的探索状态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过去从未看到的模样,有可能是小时候原生家庭的影响,直至现在仍未解决;有可能是当下环境的压力,我们无法应对;还有可能是一些人与事对我们的困扰,其中的问题没有好的答案……所有的一切,都会对我们形成一种框架,在这个框架里,我们横也不是,竖也不是,甚至无法逃脱,于是,变得越来越焦虑。
但是,越是如此,我们越要问自己:内心追求的状态是什么?如何能够得到满足?
例如:一个人现在住着一所小公寓,看到身边的人都换了大房子,于是他自己也想换,此时此刻,这个人是为了达到别人的状态才去换房子,还是因为什么呢?如果自己一人住着小公寓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一定要换大房子?换大房子,首先要花钱,其次要花精力装修,自己的生活质量也许没有住小公寓那么优质。请问,换了这套房子,这个人的幸福感是否会提升呢?(当然这是基于一个独身者的条件之上)
真正的幸福取决于内心的空间,而不是与别人对比后所浮现的大房子。那么,我们在生活里,工作中,期望值一定是自己的追求,也就是永远向自己看齐,不在意身边的人如何。因为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追求的境界不同。
人生中该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走,该付出的努力,一次也不能免去。别人先得到,因为别人先看见了,先付出了,如果你也需要,请记得,你是为了自己所需去努力,而不是追上别人的脚步。
你可以有榜样,但你也要活成自己的榜样。
第四种,坚持成长中的好习惯,不要中断
对我而言,定期分享就是我的习惯,我也用这样的方式激励自己成长。因为,分享会锻炼我的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自信的提升。无论别人是否会真诚而又认真的听进去我的分享,但对我自己,是有益的,我因此获得了许多资源与财富,我鼓励所有人这样做。这个习惯,也给了我好的引导,因为我要源源不断接触新的信息来丰富内在认知,同时,这个习惯让我变得越来越谦卑,越来越喜欢自己。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成长习惯,可以是读书、写作、运动、演讲、瑜伽、早睡早起等……一切对生活,对自己有帮助的习惯,都应当被坚持。我们总在寻找自律的方式,其实真正的自律,就藏在我们的习惯里,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我的成长导师张娟老师,坚持每天两小时瑜伽好几年了,每日与身体做链接,每日用这样的方式宠爱自己,如今的她,把生活过成了诗,当她在有效沟通训练营里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总是很享受,后来才发现,她把这样的能量传递给了我们。
她说:“坚持对我来说,是最容易的事情了!”
一旦一个人一直坚持一个习惯,无论任何事情发生,有任何情绪出现,都会因此而盖过当下的状态,例如焦虑。短期之内,习惯只是习惯,长期来看,这将会形成我们的一种内在调整模式,即便焦虑出现,我们也能很好的应对。
不瞒大家说,当我还对1000场分享的开始有所顾虑时,转念之间就告诉自己,先去分享再说,这显然已经成为我的固有状态了,那么焦虑还存在吗?当然是没有的。
我们应该感谢焦虑的出现,因为它是我们积极奋进的写照。之所以焦虑,根本原因还是对自己有所期待,既然如此,就要相信,一切只是短暂的,只是在告诉我们,该停下来好好看看现在的自己。
不要急于一时的速度,看清脚下的路,看向远方的山,才能知道当下应该以什么方式去走。
网络上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梯子的阶梯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另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卢思浩老师说过:我们看似忙碌实则焦虑。打败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
愿焦虑成为你生命中重要的朋友,支持你缓缓前行,支持你以更踏实的方式去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