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部呈现华人形象的动画电影上映了!继《包》之后,华裔女导演石之予给大家带来了她的新作《青春变形记》。
吉祥如意的红,软萌软萌的熊猫,古色古香的祠堂······满满是华人熟悉的元素。
故事里,美玲是乖巧懂事的资优生。成绩好,有自己的朋友圈,孝顺父母······是个不需要父母多操
也各自封印了自己变身为熊猫的能力。
为了省去未来的麻烦,家人们安排美玲在下一个月圆之夜举行封印仪式。
但美玲拒绝了。她也成为了家族中第一个拒绝封印自己变身能力的人。
留下这只随时会出现的熊猫?why?
阁楼上的疯女人
片中,不管是激动开心,伤心沮丧,还是受惊愤怒,美玲都会变身成熊猫。这随着情绪波动随时可能出现的变身,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危机。
“情绪化”似乎一直是一个“女性向” 的词,而且很多时候,它是被当成病一样来治的。
19世纪的英国,人们创造了“歇斯底里症”一词来形容那些情绪失控的女性(在后世被证明为性压抑后的荷尔蒙失调)。如今的社会,情绪化的女性也是不被接受的。
而愤怒,正是所有女性的“情绪化”中最不被社会认可的一条。
愤怒在两性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它让男人更有“男人味”,却让女性显得“疯癫”、“不讲理”,即使女性在为合理的理由而愤怒。
希拉里在她的书《What Happened》中指出,她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要努力地不展示出怒火,因为“发怒的女人会让群众生厌”。
但调查显示,相较于特朗普派,靠煽动情绪引发民众共鸣的竞选人,在社会风气归化下更平静理智的女性选手,普遍被认为“缺少感染力”与“不够真实”。
美国2018年的一项调查指出,在法律行业,当律师在辩论时适当展现愤怒有助于赢得案件时,56%的白人男律师能无心理压力地展示愤怒,并且其中62%的男律师不会因此受罚。
而白人女律师中能做到适时展示愤怒的只有44%,其中不会因此受罚的也少于50% 。而对少数族裔的女性律师来说,这两个比例就更低了。2
在职场中展现的差距,是女性从很小就潜移默化被教育的结果。
你是女孩子,你应该.......
在封印仪式之前,美玲需要与自己的变身能力共处,聪明伶俐的她其实很快就掌握了诀窍。
父母拿出多个案例刺激她,她都做到了保持心态平和。这让赶来助阵封印仪式的女性长辈颇为惊叹。
跟美玲一样,很多当代女性的温和平静,也是后天环境打造出的品质。
社会普遍认可愤怒是男性“阳刚之气”的一部分,“温顺”则是传统女性气质的一种,愤怒是十分“不女人”的。
学校里,男女生犯下同样的扰乱纪律的过错,比如出言不逊时,女学生会被批评地更狠,因为社会潜规则是,男生可以皮,但女生不可以。
相比男孩子,女孩子会更多地被教育应该“体谅他人”,“展示友好”。同时,虽然父母普遍更愿意与女孩讨论情感问题,但关于“愤怒”的讨论却不在其中。
在社会风气的要求之下,很多女孩内化了“不许生气”这一条例,很多女孩们甚至产生了“愤怒识别障碍”。女性开始潜意识地避免生气,逃避这种会让自己失去吸引力的情绪。
但你知道比愤怒更糟的是什么吗?是分辨不出,干扰你身心健康的“情绪”,到底是哪一种“情绪”。
2018年《Psychology Today》的期刊中,Bernard Golden博士指出,女性应该正视,珍视她们的愤怒,因为很多女性在长期教化下,已经分辨不出自己是否在生气。将情绪错误地归为难过等其他因素,无法正确得到排解的情绪会损伤女性的身心健康。
而掩盖,转移,否认愤怒,会增加一个人抑郁,焦虑乃至惊恐发作(panic attack)的可能性。
“被否认,压抑,忽视的那些情绪并不会自然消退,这些内在的痛苦最终是需要人们关注和处理的。”Golden博士表示。
说你“火气真大”的人,根本不关心你在“气什么”
在与父亲的一次聊天中,美玲意外得知,妈妈的那只熊猫是所有家族女性中最大的,破坏力之大,差点搞垮了家族祠堂。
而妈妈情绪失控的原因,是外婆不看好父亲,不同意让妈妈和他结婚。
随后,美玲拒绝封印熊猫,执意要赴约去跟朋友一起看演唱会,意外地又一次触发了妈妈变身熊猫。
妈妈不理解,自己辛苦养育的女儿,为什么把一群玩伴和一个痞气的乐队看得比自己都重要。
妈妈的先后两次生气,其实分别传达出两个态度:“你不可以这样对我爱的人” 和 “你不可以这样对我”。
通过愤怒表达出这两个态度,本身有错吗?
片中的爸爸是个会下厨的丈夫,对待女儿很温柔的父亲,美玲妈妈当时看中他并没有走眼。
对妈妈来说,女儿突如其来的叛逆与“不识大体”,她感到陌生也无法理解。能触发妈妈爆发性地变身,可见两件事都触及了妈妈的原则。
对女儿来说,她也有自己想守护的东西:那些愿意接纳自己全部的朋友,和那个值得被全部接纳的自己。
因为胆怯,在妈妈面前推卸给朋友的责任,她想跟朋友道歉。
因为孝顺,在妈妈跟前放弃的自由成长的空间,她想要回来了。
就算不变身成熊猫,这些也都是值得为之争取的课题。
发怒,不可以吗?
爸爸妈妈结婚之后生活和谐,美玲生活在气氛很好的三口之家里。妈妈当年的忿忿坚持没有错。
而美玲跟妈妈,也在竹林间达成了谅解。
女儿知道,13岁的自己以后只会有更多的改变。如果每一个成长中与妈妈的不同频,都遭到遏制和训诫,那未来的自己必定是不自由的,跟妈妈的关系也不会好。
正是这场由愤怒展开的斗争,让女儿有机会说出口,“我正在改变,但我害怕这会让我离开你”。
而从小受着外婆打击长大的妈妈,深知这种“被挑刺”的感觉,不管是不是顶着“爱你”的名义。
这份由沟通达成的理解,也让妈妈能在最后关头说出“你走得越远,我越骄傲”。
变身熊猫,对可以驾驭情绪后的美玲,其实有不少好处。为演唱会门票筹资,于高楼间飞檐走壁赶路,给朋友们一个暖呼呼毛茸茸的拥抱······祠堂也因为有熊猫而更加出名了。
愤怒,不总是可惧可恶的。
演员特雷西·埃利斯·罗斯(Tracee Ellis Ross)在温哥华的TED演讲中向女性发出了真挚的恳求:“你的愤怒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它蕴含着一生的智慧。让它呼吸,让它被倾听。”
希望屏幕外的你,也能留住自己的“熊猫”,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保留自己发怒的能力,保留为自己争取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