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能追逐自由,那么与死亡有何分别?
——若自由虚无缥缈,那么活着又有何意义?
孤独的尽头是死亡,比牢笼更禁锢的是心灵
孤独与自由主题影评系列之一——《铁窗喋血》
有很多经典的越狱影片,但是在1967年的《铁窗喋血》这部电影里,我们的主角,卢卡斯入狱的方式非常清奇:幽暗的街头,他不明缘由地毁掉一个又一个停车计价器,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似乎仅仅是为破坏而破坏,直到警察赶来将他带走,他的目的终于“如愿以偿”。
挑战权威,就要接近权威,不畏权威。
所以敢于挑战狱友中的老大——金发壮汉Dragline,尽管他丝毫不是对手,被一次次击倒又一次次爬起来,在被爆捶当中赢得Dragline的尊重,然而,卢卡斯的目标并不止于此。
他来挑战的,是这所监狱,是禁锢自由的权威。
在第一次逃脱之前,他的母亲来看望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也带给他希望,如同天下所有的母爱一样,在避开儿子之后潸然泪下。他清楚这个,直到听闻母亲去世。他沉默了,如一尊石头一般沉默。
第一次的逃脱毫无压力,锯开地板的木条跑掉,沿着原野一路奔跑,似乎并没有目的,也不知道他要跑向何方,竟然累死了一只追踪的警犬。不久之后,他便“返回了”监狱,至于为什么撞见警察,只是因为在等红绿灯,所以很不巧,这个理由如此搞笑,以至于让人觉得他在外面实在是太无聊了,所以还是回来了。
第二次逃狱,他脚上还戴着铁镣,当然也毫无压力的搞掉了。这一次,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获得了自由,甚至给狱友寄了一张与美女风流倜傥的明信片, 令狱友羡慕不已,奉为偶像。可惜,卢卡斯仍然被抓回,这个时候,电影都懒得交代理由了,而他也承认外面所谓的潇洒是假的,根本没有这回事,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外面过的并不开心,甚至有点无聊。
他因此被施加更严厉的惩罚,加脚镣不说,还被逼着挖坑,再填满,一遍又一遍,如同受难的西西弗斯一样。狱警试图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毁他,他终于屈服,坚决悔改,就像是真的一样,对狱警们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直到所有人都感觉他彻底死了心。
第三次越狱毫无预兆的发生了,公路边劳动,去车里帮Boss拿东西的间隙,顺便上了车直接将卡车开走,当然顺便捎上了成为他好友的金发壮汉Dragline,Dragline兴奋不已,他明确要知道去往哪里,然而卢卡斯,却不知去往何处,虽然逃脱监狱,然而对于他,似乎整个世界是一个更大的监狱。
他跑到一所废弃的教堂里,逗留着,终于等来了警察。他推开窗户,向着包围着的警察微笑,迎着射向他的子弹,那一刻,他终于获得了自由。
如果是内心信仰的缺失导致了卢卡斯反抗强权的动机,那么越狱就是一种挑战的方式,他的生命的意义似乎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也因此每次逃脱总是被抓回,因为他活着就是为了反抗,一旦在旁人看来的逃脱似乎是一种成功,然而对他而言,却只是一次挑战的结束,他需要不断挑战自由才能不断获得所谓自由,因此,他的反抗与逃脱就是目的,而非自由本身,或者说反抗本身就是他追求的自由。
在狱中,卢卡斯曾与人打赌吞下50个鸡蛋,被众人围观的场景像极了受难的耶稣,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卢卡斯不断逃脱,受罚,就是在蒙难中殉道,来追求他所谓的活着的意义,一旦这项“活动”结束或让他倍感无聊,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