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2个小时,我终于回到老家了。
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期待这场旅行,时隔8个月再次踏上这片故土,心潮澎湃。
早上出门时,北京下着小雨,淅淅沥沥地滴在雨伞上。先生帮我推着行李箱,我拎着电脑,兴奋得忘掉了雨天的阴霾和不开心。
车站的人并不少,提着行李的人们人头攒动,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归乡的喜悦。
火车站公安制证窗口办理临时身份证明非常方便,本来给它预留的时间只用了2分钟就宣告结束。穿过一条长廊和吸烟的男人们,在一个餐厅的角落里安心坐下来吃早餐。
也许是因为早起的缘故,早餐并没有吃几口便说吃饱了。先生此行只是为了送我走,随时短暂的离别,但还是隐隐地感觉到不舍。拍了几张照片,我便跟先生挥了挥手算是告别。
车站里的人比车站外面多得多,检票开始后,我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紧张的握着临时身份证件,试探性地听工作人员喇叭里的提示。录入身份证号码后顺利进入站台,直接溜进了车厢。
这趟高铁是直达东北吉林,可想而知满车厢的东北人。浓厚的乡音和热情的招呼,让整个车厢里热闹起来。东北老阿姨还是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你别给我拿走,这是件股东乐器,你给我整坏了,你给我赔吗?市面上买你都买不到了。”列车员小姐姐因为担心不规则行李在列车停靠时晃下来砸到人,便跟她商量希望她把放在行李上方的不规则行李放在最后一排作为后方,老阿姨一脸不高兴的说道。
“行,你给我拿走了,要是坏了你给我赔就行,别的没关系。”老阿姨在列车员的执意要求下,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还是同意了。只是这句话一说出口,我就断定,这是一位不太好惹的阿姨。
高铁缓缓地驶出车站,开向家的方向,心情激动地睡不着。车厢里老人带孩子的居多,有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一直哭闹着“回家吧...回家吧...”起初孩子的奶奶还一直商量着哄着,可是小男孩儿仍然不依不饶哭着喊着回家。孩子的奶奶也开始没了好脸色,“别哭了别哭了,再哭打你了啊!”这是标准的东北式育儿手法。
很多人都觉得东北人说话有意思,东北老铁非常够意思,可我们还是无法逃脱东北人与生俱来的粗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东北文化同样是深不可测,同样是一句话不同语调也是有不同的语义,跟东北人交朋友,你需要走心。
人们常说,东北人的妈是同一个妈。就比如:“妈妈,我想吃冰棍儿!"你一定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看你像冰棍儿!”东北妈妈的口中,你像一切!
不管怎样,离开家乡多少年,东北这片黑土地依然让我如此想念。这里的相亲、这里的乡音,不管离开多少年,只要回到这里,秒变家乡人。
高铁一路向北,那是家的方向。
不管如何舟车劳顿,看到亲人的那一刻,一切疲惫都抛在脑后。此时此刻我坐在桌前伏案写作,夜深人静,房间里有姥姥姥爷的呼噜声,也有妈妈等待的背影,无比的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