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沧海》理解赏析

《观沧海》理解赏析

作者: 不言2020 | 来源:发表于2022-06-17 17:56 被阅读0次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

作者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少时曾参与镇压黄巾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定都邺城。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曹操病死于洛阳,谥号为武。其子曹丕称帝,追赠武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高陵。

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鲁迅称赞“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写作背景

《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在登碣石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气吞山河,胸怀天下,统一中国的进理想和抱负。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那么曹操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呢?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面我们一起理解一下全诗的意思: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里的“临”是登上,有游览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海 ”指“渤海”

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里的“何”是多么的意思。“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 ,通耸,高。

这是远望大海,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里的萧瑟指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意思是汹涌澎湃的波浪。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这两句作者运用想象的写法,是虚写,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重读《观沧海》,那种磅礴气吞山河的气势感染了我!

相关文章

  • 《观沧海》理解赏析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 作者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

  • 《观沧海》赏析

    曹操生逢战乱时,中原逐鹿群雄起。 刘表刘备南威逼,乌桓袁氏北扰之。 环顾四周很不利,南北两面受夹击。 由此跋涉行千...

  • 《观沧海》的赏析、翻译和解说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

  • 暑天练起

    练习重点: 观沧海 汉 ·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 之“观沧海”

    公元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去了碣石山,观沧海,写下了那首大气磅礴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沧海咏志

    观沧海 东汉末年/三国 ·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 语文初中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

  • [教育教学]与学生共读《观沧海》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观沧海》入选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今天,我与学生学习赏析了这首诗。 建安十二年(2...

  • 观沧海

    观沧海,览人间。几多回环几多眠,何处不思念。梦醒情关。 流人怨,醉冬寒。世事沧桑任回环,几人能理解...

  • 观沧海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沧海》理解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jh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