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老保险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保障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我们工作的企业里,不管是五险一金,还是三险一金,这其中都包含了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说我在年轻时有能力赚钱的时候,把其中的一小部分钱交给国家,跟国家商量好,你看我现在除了交税,又无偿拿出一些钱给你,我不管你拿这笔钱去干什么,但是你得答应我当我老了,退休了,你要保证我还有经济能力度完余生。
这么做的本质是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也许未来你的收入会很高,也许你会丧失赚钱的能力,但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谁也不知道。所以,人们就想把这个不确定的风险转移出去,希望在未来也能获得确定性的收益。于是国家就说,我能提供你未来的确定性,但你得从我这里买才行。这就相当于把“未来确定性的生活”包装成了商品,可以交易了。
这个社会机制表面上看很漂亮,年轻人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可以踏踏实实的工作,而老人也不至于没有经济能力,对社会造成不稳定性的潜在因素。但如果仔细研究这种机制你就会发现,养老保险根本就不是保险,它是有别于商业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的,甚至是一个庞氏骗局。在理解这个逻辑之前,要先明白什么是保险,什么是庞氏骗局。
#2
保险服务的三个必要条件
如果把保险服务看成是一个产品,那么这个产品的原料必须包含三种东西:不相关性、独立性、概率性。
1.要提供的保险服务一定是有概率性的,不能够是确定的。比如你已经生了病,那就不叫保险,保险公司这个时候是不会帮你承担风险的,如果保险公司保你,这个行为不是为你提供保险服务,是补贴你,向你行善。
2.每一个投保人所具有的风险概率是互不相关的。如果反过来,他们所具有的风险概率是相关的,这个风险就是全局性的,系统性的,涉及所有人的。比方说如果一个人生病,其他人都会跟着生病,这种风险保险公司就没办法保。
3.每一个概率事件都是独立于投保人意愿的。也就是说,投保人自己不能够控制风险的概率。生病投保人没办法控制,这可以保。谈恋爱分手,这就不能保,因为分手和不分手投保人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
回到养老保险上,根据上面三个保险服务的原则:不相关性、独立性、概率性。你就会清晰的知道,养老保险其实并不具备保险的基本特质。
在概率性上,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确定的,保险公司无法对已经确定的事承担风险,否则公司是无法经营下去的。你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会得一种疾病,治疗这个疾病平均需要100块钱,而每个人交的保费是20块,那保险公司早就破产了。如果保费超过100块钱,治疗费都才100块,你也不可能把钱给保险公司的。
保险公司能正常经营,就是利用这种概率性,比如100个人有10%的概率得一种病,保险公司向每个人收取20块钱,总共是2000块。其中10个人会得病,而治疗治疗这种疾病的平均费用是100块钱,那保险公司在除去总治疗费1000元后还能赚1000元。保险公司赚了钱,就能把这些钱用在企业发展上,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保险服务,这也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形成良性循坏。
虽然养老保险在不相关性、独立性上满足了保险的基础条件,但在概率性上却无法满足,所以养老保险不能算是保险。
上面我们说到,只有保险的三大要素同时满足,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下去。在国家层面上,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实施的所谓养老保险制度,长远看其实都是亏本的买卖,这种制度不能实现自我运转,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才能支撑下去,那这股力量是什么呢?很明显,国家的财政补贴,那财政补贴的钱从哪里来?有两种办法,第一是向本国公民收税;第二是借钱,比如发行国债。但无论哪种办法,都属于庞氏骗局。
#3
说到这里,我给你介绍一下什么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指那些通过金子塔式扩张,用后入者的本金,伪装成先入者的收益,不断滚雪球的一种骗局,俗称“拆东墙,补西墙”。它也被称为万骗之祖,因为它能把每一个参与者变成合谋。
庞奇是个意大利人,曾因伪造罪在加拿大坐过牢,也因走私人口在美国蹲过监狱。1919年,庞奇移居波士顿,并宣称说,他发现了一种赚钱的好方法,就是把欧洲的邮政票据卖给美国。那时大部分美国人对金融没有概念,将信将疑。但是,庞奇抛出了一个诱饵:所有投资,45天之内,50%的回报;90天之内,翻番。在这个巨大诱惑下,开始有人尝试性的投了钱。没想到,真的拿到了回报。于是,后面的人大量跟进。
一年多的时间,4万多人成为了庞奇的投资者,他们甚至把庞奇奉为“商业巨鳄”。庞奇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住上了别墅,消费名贵的西装、皮鞋、镶金的拐杖、昂贵的首饰,镶着钻石的烟斗等等。
但最终,他被揭穿,事实上,他只买过两张邮政票据,前面所有投资者的收益,都是后来投资者的本金。
1920年,庞奇破产了,被判刑5年,并连带5家银行倒闭,大量所谓的投资人血本无归。
庞氏骗局,后来就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而养老保险和庞氏骗局的性质是一样的,把财富、把收入从一群人那里,转移到另外一群人那里。政府向那些在工作的人征收一笔钱,然后直接把这笔钱给那些已经退休的人。
#4
如果把保险运作原理和庞氏骗局结合起来看,你就会发现一个潜在的巨大隐患。由于养老保险没有作为保险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所以其制度本身是无法自我实现良性运转的,国家为了保障体制不会崩坏,就必须从外部引入资金来为它输血。这个资金来源就是把社会上年轻人创造的一部分财富转移到退休的老人身上。
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社会上必须有相应的年轻人在工作,老人才能得到保障。等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变老了,又必须要有另外的符合数量的年轻人继续工作,养老保险制度才能运转下去。你看,这就和庞氏骗局一样,“用后入者的本金,填充先入者的收益,拆东墙,补西墙”。所以养老保险制度很容易走向破产的边缘,如果经济周期出现比较严重的下行,社会上失业率一旦升高,当年轻人的钱无法养活老人时,国家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动荡。
而且,危机已经越来越近了,至于原因,这就又必须提出一个概念,人口抚养比。它是指一个国家非劳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例如在中国,14亿人中有5亿人无法工作,人口抚养比是5/14,也就是35.7%。当9亿人无法工作时,人口抚养比将变为64.3%。
原万科北京CEO兼董事长毛大庆,分享过一项有关人口抚养比的研究数据:90后,比80后减少了44.2%;00后,又比90后减少了33.7%。如果这组数字确切的话,这就意味着如果80后的总人口是100人,那么90后就是56人,00后是37人。
根据中国著名商业顾问刘润的观点,中国最大的生育高峰是1966年到1973年。这段时间,中国出生了一共大约3.1亿的人口。如果60岁退休政策不改变的话,那意味着从2026年-2033年间,中国将会有3亿人,也就是今天中国人口的22%左右,将集体进入退休状态。今年是2018年,还有8年。
劳动人口的供给大大减少,退休人口急剧增加。这两项变化叠加在一起,就意味着大约15年后,中国将从一个9亿人工作,5亿人因为各种原因(未成年,已退休等)而无法工作的国家,变成一个5亿人在工作,而9亿人不能工作的国家。
今天,14亿人中5亿人无法工作,人口抚养比是5/14,也就是35.7%。当9亿人无法工作时,人口抚养比将变为64.3%,几乎翻了一倍。15年后,当90后和00后成为社会主流时,要保持今天的社会总财富,平均生活水平,他们一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必须是今天的2倍。
如果用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养老保险的话,那就是在过去14亿中有5亿人不能工作,也就是9亿人在工作,相当于2个人养1个人。而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情况将会反过来,9亿人无法工作,5亿人在工作,1个人养2个人。根据目前在工作的人所交的这点税和养老保险金,在未来是肯定养不活退休老人的。所以,对于90后00后来说,我们创造出的人均财富必须要达到今天的两倍以上,不然你爸妈可能就吃不上饭了。
#5
明知道这个制度的隐患,为什么不作出改变呢?答案是没办法作出改变。你想想看,作为工作的你,跟国家商量好用辛辛苦苦几十年自己赚的钱去养那些无法工作的人。到你自己退休时,国家可以让那时工作的人承担起抚养你的责任。可真正轮到你享福时,国家突然对你说,当年的承诺不算,要不咱们换个制度,别让年轻人背这锅了,你会同意吗?这就是庞氏骗局的威力,它让凡是参与进去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继续把接力棒交给下一批人,最终形成“自发性庞氏骗局”,直到系统崩溃。
当然,国家并不会坐以待毙,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我试着简单分析几个。举个例子,假如社会上总共有10个人,每个人吃一个苹果就能存活。过去是6个人生产苹果,4个人没法工作,那工作的人平均要生产1.7个苹果才能保证所有人都不被饿死。现在情况变了,4个人生产苹果,6个人没法工作,这4个人每人就要产出2.5个苹果。
所以,其中最关键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第一是如何提高人均产量,第二是如何让更多人工作。
针对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可以提高人均苹果产量的同时创造其它水果,比如梨,西瓜等。这反映到现实社会中就是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大力鼓励创新。供给侧改革如同提高苹果产量,鼓励创新如同生产新水果。一句话概括就是让社会总财富增加,这样所有人都不会饿肚子了。
针对第二个问题,让那6个没办法工作的人还能工作,而且,寻找新的人力资源。这反映到国家政策上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开放二胎。延长退休年龄使6个人继续工作;开放二胎扩充劳动力,让原本4个人干活增加至更多的人干活。
但这些方法本质上并没有解决庞氏骗局的困局,社会还是在用“后入者的本金,填充先入者的收益”,系统终将会有崩溃的一天。用大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话说:“从长远来看,我们都将死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