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回家过年吗?”
我:“在火车上,晚上到。”
闺蜜给我发了一个文件,某县引进人才的红头文件,然后问我是否知道我们老家县是否有这样的文件。
闺蜜和我是从小就同学的人,俩人成绩一直都还不错,性情又极相投,可谓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我一个远离故土的人,对家乡的了解屈指可数。基本上是不知道的,只能就此事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我问她:“为什么不考虑省会呢?”
她说:“省会很难进什么好学校,竞争激烈。”
他们夫妻俩都是县重点中学的教师,当年毕业双双考入同一所高中任教,我觉得很厉害。
那个文件是我们老家临市的引进人才文件,在编人员可以调动,不需要考。
她说,2018年的愿望就是希望挪个窝,有个家。
我们老家县应该是她最中意的选择,并区后发展很好,离家又近。
我提了提我们都认识的在县中教书的老同学是否知道,还有我们以前的老师现在有没升任领导的,可以找他们打听。
她都问过了,说没有。
结合老家县这两年突飞猛进的房价,发展势头强劲,加上她问的结果,我猜想引进人才文件那种求贤若渴应该只有缺人才的地方才有,不缺人才的地方可能就没有。
然后她问我,是否认识在政府上班的同学朋友?
这应该是重点,我毕竟在外地,不了解很正常,但我可能认识一些人。
脑海里还真是有一个同学在本地部门,关系还挺熟。
这是我最好最老的闺蜜,还在火车上就联系同学。
问了问同学,他说老家县编制严重超标,公务员事业单位根本别想调,老师的话必须找到重要领导才有一点可能。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下就觉,考可能更靠谱。
咱们都是刚从村里出来的,都没啥关系,这主要领导根本就不认识,这一点可能太难把握了。
老同学说,考还会更快一点,他也是前两年自己考回去的。
还是在里面的人,更明白其中的事情,我们外行人聊半天都没个准主意,听他这么一说,问题就清楚明白了。
我给闺蜜转达了老同学的信息,重点还说了考可能更快。
闺蜜说:“看来下次有考的机会还得去考了。”
我又补了一句:“我还是建议你们考虑一下省会,你们的娃将来还是要出来的,反正都是考,何不搏一搏?”
我自己是搏一搏的失败者,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去搏一搏。
夫妻俩只要有一人站稳脚跟,就能生活下去。就像我们先生先站稳了,我可以有很多种选择。
不是当初搏一搏的那个目标可能还是一种机遇,更好的机遇。
即使差一点也无妨,将来的孩子还是得走出来,先出来就是一步,仍然是一种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