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四点,辗转反侧无心睡眠,百无聊赖之际,下厨房叮铃哐啷炒了两道菜。
第一道没炒熟,欲拒还迎几番思量后倒掉了。第二道是酸辣白菜,颠勺颇有快感,呈盘之后尝了尝,味道不错。干椒与花椒放的少,似有还无,然而却有提鲜与丰富层次之功效,椒而不辣,略有唇麻。我很喜欢。
你还别说,饮食之道天下共同,但凡喘着口气的,便很难不张口吃饭。也是如此,纵观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各有各的心得,并深以自己文化中的饮食为荣。
是的,各自以各自为荣。法国的朋友们认为法国菜最好,印度朋友则以印度菜为佳,至于国人,当然深自以为中华饮食最是博大精深。
我想,滋味的偏好其实是习惯成自然的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你我呱呱落地以来,每天接触到的滋味,已经让自己养成了自然而然的偏好,等长大了再去更改,便是难上加难。
我便认识一些从陕西来南方的朋友,即便到了南方顿顿以米饭度日,内心依旧怀念陕西面条的滋味,总说米饭吃不惯,还说南方的面条与北方就是不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反正我是尝不出。
同一国南北尚且不同,更何况是不同国家的口味呢?从这个角度上说,争论哪种文化里的饮食最好兴许是一种徒劳,会让人陷入无止境的纠纷。
滋味本身,应当是件宽容的事。
若仔细去探究,因人群的不同,人们甚至于对同一种食物,还会产生不一样的见解。
前几日看过一个视频,说美利坚的人们与国人一样,特别喜欢吃鸡蛋。然而他们又嫌弃剥鸡蛋壳特别麻烦。于是在美国的超市,时常会成袋卖一些煮好去壳的光鸡蛋(一袋二三十个的那种)。并且,为了避免手工剥鸡蛋,他们还会买各式各样的剥蛋壳神器,有好用的,也有不好用的。
然而无论好用与否,在国人眼中想来都是多此一举。剥个鸡蛋能费多大事呢?90%以上的国人如此想。
你看,喜好的是鸡蛋这个相同的事物,却因人群的不同,产生了文化生活里一连串的影响。我在中国从来没见过所谓的剥蛋壳神器,也没见过大袋卖的煮好去壳光鸡蛋。美国却有。
于此,我们该如何处之呢?键盘叮当敲个不停,告诉美国朋友们剥个鸡蛋并不麻烦,让他们手工剥吧?真这么干,轻则被人埋怨不理解,重则招人嫌弃说事多。谁又愿意自己本来好好的生活,被人横加干涉呢?
饮食是件小事,不需要是非对错计较那么多。
化浊
2019-01-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