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带你沉浸式背诵《雨霖铃》,要点清晰,解读接地气!

带你沉浸式背诵《雨霖铃》,要点清晰,解读接地气!

作者: 语过添晴sunny323 | 来源:发表于2022-10-23 23:01 被阅读0次

    《雨霖铃》是柳永的经典伤离别作品。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同学都反映,这首词,听课时感觉良好,可是自己背起来难度很大。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建立自己对作品的系统认识,今天我们就带领同学们,梳理要点,解决背诵难题。

    先看上阕,主要写临别时的情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场暴雨刚刚停下来,傍晚时分,长亭周边的寒蝉叫得凄凉悲切。这里短短十二个字,交代了时间是傍晚、地点在路边送别的亭舍,再加上傍晚时分凄切的寒蝉鸣叫,渲染了凄清缠绵的氛围,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此时在都城汴京的城外,离别的人儿设帐置酒。别离在即,谁都没有畅饮的心情,依依不舍之时,船夫又急催着要出发了。原来“帐饮无绪”只因离别之苦。作者用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之下的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尖锐的矛盾冲突强化了别离之痛。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离别的人儿手拉着手,眼对着眼,只是不停地流着泪,纵然千言万语,也都哽在喉间,无法言语。如此肝肠寸断的场景,是作者以用特写镜头摹写别时的情态,语言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念”字,上承“凝噎”,下启“千里”,由实到虚。别后茫远、孤寂之境,着实令人不堪设想,难舍难分之情凄婉动人。

    由此,我们看到,上阕勾勒环境,以景寓情;刻画细节,精妙传神。

    下阕用“多情自古伤离别”起段。“伤离别”点明全词主旨,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所以是这首词的词眼。紧跟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的“更那堪”将哀婉情感又推进一层。“清秋节”自然会让读者想到词上阕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而“更那堪”则加强了悲伤和无可奈何情绪,所以比起之前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夜我酒醒时身在何处呢?怕是只能看到杨柳岸边那凄冷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今宵”句承上句而来,想象今宵旅途况味。“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送别有留人惜别之意。“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巧妙叠加,营造了清幽、渺茫、冷落的气氛,衬托出别后心境之凄凉冷落。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一别年复一年,我料想遇到的好时光、好风景都如同虛设。这里的“此去”与上片“念去去”遥相呼应;“经年”又与“今宵”相对应。词作在时间与思绪上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可见结构之严密。而“良辰好景”则反衬别后的孤独惆怅,以乐景写哀情,真是倍增其哀啊!

    最后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说,纵然有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又向谁诉说呢?至此,我们看到良辰好景,千种风情,皆为虚设了,离别之悲走向高潮。这最后的两句收拢全词,但作者抒发的情感也已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最后作者以问句强行作结,更让人寻味良久!

    如此,我们看到,下阕主要写别后情景。或以白描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声,委婉凄恻;或直抒胸臆,感情喷发,道破古今离人心声,词旨深远!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请你不要忘记留言、评论、转发、收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你沉浸式背诵《雨霖铃》,要点清晰,解读接地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qw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