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私下了解到的某地的情况给大家简单分享下。
先说利好。
我们已经从三个不同的渠道了解到,S省里面大概会在五月底、六月初时,下拨两百至三百个亿的资金下来,然后拿去解决W地级市下属区域的非标纾困资金。
但这个利好,具体几时能兑现,几时能落到区县级平台头上,落到某个区县级平台头上的额度到底有多少,目前也不好说,只能密切关注。
做了G地产品的管理人,实际上大部分管理人还是在努力的去做事情的。有部分管理人甚至自己掏了过千万的钱,然后出借给平台,帮平台拿去应急用。或者管理人通过自己朋友找的资金去帮平台应急用。
前段时间有几位从上海去该小区域平台,闹出了不少情绪,最后平台给了几万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息2%,应该是达成协议了。
Q地是闹的最凶的,也是最不像话的,还有B地闹的也很凶,不像话。
平台、管理人和地方上是知道我们这边的情况的。
有些事情估计不得不等到上面拨资金去给他们救急。
这个就是城投和P2P的最大不同。P2P要是爆了的话,那大家肯定是一个比一个跑的更快,一个比一个甩锅更厉害。
城投不一样,城投遇到危机时,还可以去找爹,有人管。机构些也跟P2P里面的完全不同,P2P一但出问题后,机构些撤资撤的飞快,像当年投哪网的风投方巨人网络,拓道的风投方,团贷的前面几轮的风投方,看到您不行后,别人总能在平台暴雷前全身而退,精准逃顶,哪还会去救您哦!
城投不一样,城投遇到困难时,管理人些还在自贴腰包,把钱借给平台。不仅是这个地方的管理人如此。我们之前与遇到过类似案例,在平台最困难时,有管理人直接把自己半个以上的身价资金,都借给某平台拿去当过桥资金用,而且借给平台的资金成本也是远远低于市场价的。
这就是区别,一般管理人至少会认为平台不会有终极风险,然后才会敢把自己的钱出借给平台。管理人对平台的了解程度,应该也是超过绝大多数普通投资人的。
其实以后都遇到像川内J地的就好了,但这种也要分地方,如果有银行去大量支持的区域,定融估计暂时也没法玩。
接下来融资成本肯定会降,最近,债券端把资管和私募收拾的服服帖帖的,高成本的融资方式被限制的非常厉害,新发的债券资源也会比较少。
有个N地非标出过舆情后,别人换领导后,直接把之前的高成本融资全叫停了,新的标债总成本必须控制在个位数,之前拿习惯了高成本的机构直呼很难玩。
另外一个好的是,整个非标城投里面,哪怕是再烂的区域,至少截止到目前,还没听说过有打折亏本金走的先例,也没听说过出合规风险的先例,各个地方都还是认账不赖账,最坏的就是拖的时间稍微久点。
后面再密切去关注最新动态。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