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一个人对待社会中的其他人的态度,以及和其它人合作的能力,都直接影响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个人必须与社会构成联系——阿德勒
判断儿童是否成长的一个有效标准,就是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情感,了解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程度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仔细观察儿童入学时的表现,他们如何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环境中的人,他们的表现能第一时间说明他们是否已经为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做好了准备。
理想的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书本知识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传授生活的学问与生活的艺术的场所,她是现实世界和家庭之间的媒介,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弥补家庭教育缺陷的理想学校少之又少。
由于学校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理想程度,所以当儿童进入学校的时候,那些在的隐藏的家庭教育的问题,便在孩子身上显露了出来,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和别人相处?那么孩子入学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孤立无援,他们也因此被看做是孤僻的孩子子,而这种歧视呢?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最初的孤僻的倾向,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孩子往往发展成为问题儿童,人们常常把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归咎于学校,那其实呢?学校只不过是展现了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而已。
如果儿童刚进入学校就遭遇失败,那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与其说是知识教育的失败,不如说是心理教育的失败。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出儿童逐渐的失去信心,取而代之的是气馁的情绪,他们开始回避有意义的行动和任务,拒绝脚踏实地的追逐成功,而是寻求自由自在之道和成功的捷径。
他们抛弃了社会所认可的道路,而是选择用某种优越感,用来补偿他们的缺陷感,对于那些丧失信心的儿童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能够快捷地满足心理上对成功的渴望,然而,选择捷径的人,不管在外在行为上表现得多么的勇敢无畏,他的内心的充满恐惧和怯懦,这样的人依赖那些轻而易举的成功来炫耀自己的优越感,他们只敢去做那些事十拿九的事情,而不敢对陌生世界有任何新的尝试。
那些外表上显得勇敢无畏的儿童,内心通常是脆弱的,我们能够从各种微小的细节看到他们所暴露出来的虚弱感,比如,不少儿童在站立的时候不是挺直腰杆,而是要依靠一些什么东西?这时候人们会对孩子们说战站直了,然后通过惩罚或者是奖励,来改变孩子的外在表现。
但事实是,真实的问题并不在表面面,重要的是有人能够读懂孩子内心,孩子希望得到帮助,希望得到支持,并以同情和理解去帮助孩子消除这种问题。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无法摆脱依赖某种东西,我们可以大体上判断断,这个孩子会有焦虑,很依赖的负面情绪,这个孩子属于被娇宠过度的一个类型。
在一些穷凶极恶的人中,他们大多数都在童年时期遭受过恶劣的对待,他们也因此形成了冷酷,满怀嫉妒和充满恨意的性格,他们嫉妒别人的幸福,也见不得别人的幸福。
这种嫉妒的心态不只存在于那些穷凶极恶的人当中,很多普通的人也存在这种心里,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也没有比自己更幸福的权利,这类人不仅对自己的孩子持有这样的态度,即使作为别人孩子的监护人,也会持有这样的态度,他们有这样的观念和看法,并非出于恶意,他们的观点只反映了那些在成长时期受到恶劣对待和严厉教育人的一个精神状态这类人通常会以他们自以为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比如打是亲,骂是爱,收起鞭子就害了孩子,不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就是对你的加害,这些人试图拿出无数的证据和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有根据的,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的,但事实是僵硬独断的教育只会是孩子疏远他们的教育者,这些对于教育意义和教育成果而言来讲都是徒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