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我邀请他来庄园的电话,他匆匆地从唐山开车过来,为了见我还专门去做了核酸检测。
“你那边有养老公寓,这么多老人我还是小心点为好!”
处处为他人着想,德行高下从事上见。
初次与他相识在卫健委组织的中医绝技与装备交流会上,因我正辅导一个智能中医项目,我代表项目方作为分享嘉宾展示我们的四诊合参项目。
他也作为分享嘉宾介绍他的中医导引术,正骨易筋手法,现场有许多人排队体验,我是最后一个因时间关系没做上。
体验过他手法的朋友赞不绝口,说他手法轻柔,手到病除。
我当年创业跨界做手游,久坐落下腰椎毛病,坐一会儿背部就不舒服,己困扰我多年。
在微信上与他沟通下,他说下次去北京去我公司一定补上交流会时的心愿。
那是2019年底,记得是新冠疫情前一个月左右,他来到望京我所在的公司,在公司休息间的曰式塌塌米上给我做了正骨和按摩。
手法很轻柔和娴熟,做完后觉得整个人舒展开来,轻松多了,一看时间只有30分钟。
我还意犹未尽,他说你走几步然后坐下来感觉怎样,我站起来踱了几步,往椅子上一坐。
神了!不一样!腰椎和背部不紧张了,坐了一个小时也不酸痛直不起腰了,困扰我几年的腰毛病竟被他三十分钟搞定!
坐下畅聊,得知他19岁从军,从卫生员到在兰州军区师部医院做军医,从事西医的骨科和中医的正骨矫正干了几十年。
退伍后自己开了诊所干个体也有近十年前后从事中西医近四十年。他也在其间进行了多次转型。
谈起为什么从医到保健康复他谈到了四十多年行医以来的甘苦。
1.从医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学一辈子干一辈孑,医学上学无止境,干了一辈子未必能精通。
要精通要投入巨大精力去终生学习,不断实践总结,但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2医者为药背锅,现在西药很多涨价了,原来两三元的药涨到几十块,中药除了涨价还很难做到地道药材,疗效大打折扣。
患者埋怨医疗费贵,挣了他钱了,其实医者有口难言有苦难辨,医者被药拖累。
3个体从医风险大,现在的行医环境变化,医患纠纷多了,从医久了,长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一次医闹或纠纷可能让您名声扫地,倾家荡产。个体从医风险太大了。
4,社会上很多半瓶醋假专家,一知半解挂羊头卖狗肉,要擦亮眼晴小心上当。
5,老年人的正骨推拿按摩风险较大,因老年人大多骨质疏松,一不小心会出问题,开展这方面服务千万当心!从企业风险角度看不建议开展此类服务。
6,从部队医院到地方干诊所经历三次转型,现在感觉越来越轻松。
从西医骨科到中西医结合,从医疗到正骨保健转型,从正骨保健到女性产后修复转型。
现在聚焦在这块,收益好,风险小,见效快,家庭愿意为产后女性花钱,女性为美丽健康也愿投资。
现在干得很轻松,自已把诊所也关了,靠口口相传,业务不断干得很轻松。
7、近三十年来钻研手法,有西医的基础又全国寻访了许多业内高手向他们学习,博彩众长,形成自已独特的手法。
在个人养生方面,通过中医导引,打坐练功,每天只要睡眠三四个小时而精力旺盛,饮食上想吃啥就吃啥,随性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