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遇到石蓉蓉老师,让我在个人品牌顺流蜕变营认识了一个天才。
1.数学
她从小自己学会了从100倒数到1。
她打得一手好算盘,每天回家练珠算成了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她喜欢听那算盘有节奏的噼啪声,更喜欢那种一下把算珠甩得上下分离的干脆利落。小学时数学考试曾连续5次拿到100分。
初中自学初一代数课程,几何经常和班里几个好学生比着学,你会一种解题方法,我就要研究出2种,你研究出2种,我就要再研究出其中更快更简单的解法。
高中数学从高一的上课睡觉、下课抄作业、考试开红灯到高考考到144,华丽逆袭。高考考了622,成了区的文科状元,数学成绩功不可没。即使和远郊其他5个区的状元相比,她也能名列第2。
2.语文
语文最喜欢的就是背课文,她总是能背诵得又快又准,那课文就像是一张张照片存在脑袋里一样,哪段在书上哪行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学了心理学,才知道这叫视觉型学习者。
小学老师要求所有要背的课文都要上讲台当面给她背诵,每个人只有三次打磕巴的机会,每次一打磕巴就被打回去从头开始准备。有人默念很熟练,一出声就磕巴。有人在讲台下背诵很熟练,一上台就紧张,忘了背的啥。
她为了一次过,自己研究了一套自己快速背课文的方法。
先通读课文2-3遍,记住大概内容表述、段落分布和每段的中心思想,然后逐段逐句攻克:看一句原文,用自己的话复述,不一样的重点标记出来,按书上的内容再复述一遍。每句做完上述功课就两三句两三句连起来背诵,接不上的地方重点标记下断点前后的内容,再连起来背一遍。
句子串完再每段接每段地背诵。很多人容易在换段的时候卡壳,所以段落首尾重点记忆,确保连贯。
按上面的方法能默背得滚瓜烂熟了,然后再出声背诵,练习心口同步,让舌头跟上脑袋反应的速度。最后再对着镜子背诵,练习看着别人的眼神而心不乱。
写作文是她喜欢的另一个项目。喜欢诗词的合辙押韵,喜欢散文的清新优美,喜欢小说的情节动人。这些都可以糅合到她自己的作品里。她最喜欢写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成语用得总是恰到好处,比喻更是信手拈来,每一幕都那么鲜活有趣,仿佛把读者都带回了她乡下上山下河的野蛮生长快乐时光。
初中时酷爱《灌篮高手》,她每天泡在球场,日记就是当天看完《灌篮高手》写的回放,内容和现场直播一样精彩。作文涉及到理想、拼搏、团结、刻苦。。。只要能从《灌篮高手》取材,就不会选别的内容。当范文被老师朗读也是家常便饭,老师经常打趣道,你那么喜欢篮球,以后是不是想当个篮球解说员呀!
她写得一手好字,板报每周一期都是她和班长轮班搞定。她的字是模仿小学语文老师的字体,那时的教案老师经常交给她写,字体可以以假乱真,年级组长检查也看不错啥异常。
3.英语
她的英语一直不错,初中开始就很喜欢买课外书,最喜欢里面的英文电影对白和俚语俗语,因为她觉得那是语言的精华,越是品味越是欣喜。
高一的英语老师是个刚大学毕业的老师,长得特别漂亮,很像茜茜公主,英文名就叫CICI,口语超级好,上课没板书,全凭学生速记笔记,因此她带的2个班级听力能超其他班1-2分,总是占据年级前2名。
老师的语速很快,很多人都记不全,而她全程聚精会神,一个字不落,而且她很喜欢整理,会定期整理知识点,她的笔记自然成了全班的抢手货。笔记本还因为被大家传抄丢过两回,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借给大家。她喜欢把笔记记全的那种成就感,更喜欢分享的那种快乐。
有一次,学校举行英语奥林匹克竞赛的初选,复赛是90分入围,后来老师在办公室跟她说,真可惜,她考了89分,只差一点点了呢。本来她觉得奥林匹克竞赛那是遥不可及的殿堂呀,没象到她离那里也只有一步之遥,就好像发现了一扇虚掩着的大门被推开了,更激发了她努力学习的热情。
扎实的基础知识给她的家教之路奠定了基础。高考结束,有人慕名而来,请他做家教,语数外全科,一小时100,一个暑假,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楼上有个高她一届复读的哥哥,阿姨请她去帮忙辅导立体几何,她也讲得头头是道,哥哥听不懂老师的课,却能听懂她的课。成绩提高了,阿姨和哥哥脸上都有了笑脸,每回楼道里见了她,都主动打招呼。
工作后,有个小弟大学即将毕业了,却因为英语四级没过,可能无法拿到学位证,如果最后一次再不过,找好的银行的工作就泡汤了,家长急得高血压都犯了,请她来帮忙。
小弟一直反复强调他只差三分就过线了,实在是运气不好!他突击应付考试,2个月过去了,水平倒退肯定不是一点半点,如果他无法认清现实,保留着仅差3分就过线的错觉,肯定是要吃大亏的。她打的第一仗不是学习战,而是心理战。一招不服可以现场测试一出,对方就泄气了。
接下来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她把可用时间精确到小时,而不是天,把目标分数划为三等,不仅每等分数脱口而出,听说读写每个板块每一等对应的分数也都脱口而出,那还是带着小数点的呢。他由衷地赞叹:姐,你的口算真厉害。没想到,征服这个心高气傲的小弟的,居然是口算能力。
最后,她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给他补习了最基础的语法,从时态到语法结构,从大的框架到各个时态的对比,他直赞叹:姐,要是高考前有人给我这么过一遍,我是可以上一本的呀,从小学语法基础就没打好,高考就是栽在英语上了。
最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考而过,顺利拿到了学位证,去了心仪的单位上班,他和爸妈都要请她吃饭。
大学的专业是学校里新开的中德比较法专业,本硕连读,全国只有10个省招生,而且每个省只招2个。作为非综合性的法学院校,有种简单粗暴的分法——就是被分为法学院(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和非法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学院、政管学院)。以前都是法学院先挑学生,落选的才会被调剂到外国语学院。而作为第一届德语生,是全校分数最高的,大有扬眉吐气之感。大三开始,德语专业课和法学专业课的双专业模式开启,她开始了5年拿2个学位的奋斗模式。研究生只有2年的时间,1年修满所有学分,1年准备毕业论文找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即使学业很紧,她依然没有放弃课外活动。
大一院里举行新生演讲比赛,她在10个参赛选手中是唯一一个现场即兴演讲的选手。其他人拿着稿子照本宣科,她却慷慨激昂,一个“安全在我心中”的板正题目,都能讲得在场听众泪光闪闪,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也正是这场即兴演讲,让她在演讲方面树立了极大的信心,也让她感受到了演讲的魅力,真情实感是打动人的关键所在。
她也很喜欢心理学,代表院里参加了校心理知识竞赛。除了用最短的时间把知识点背到滚瓜烂熟,更在现场抢答期间队友多次未能抢到题目时担起了抢答器守护神的重任,接连拿下抢答机会,扳回比分并反超,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
她酷爱羽毛球,参加了院羽毛球队,跟另外两个师弟组成了左撇子军团,在右手的世界力横冲直闯,杀出一条自己的血路。她不擅长步伐,就自创招式,用左后场劈吊右前场、急速极致贴网贴边线的方式反制对手,基本上是此招一出,对方必死。很多次都是对方已经上到网前,眼看着球从离拍不到五厘米之外悄然落地而无可奈何。
篮球队、足球队也少不了她矫健的身影。
除了体育场,图书馆就是她的另外一个据点。大学时光基本都奉献给心理学书籍了。上班后她前三年的书费每年都要几百块,也是以心理学居多。
心理学可以救人性命
工作期间,有个客户的CEO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个得力助手因为离婚而一蹶不振,割腕自杀未遂,整个人精神垮掉了,不上班,不见人,从父母家搬出去一个人租房住,不让任何人进门,电话也不接,大家都很担心她,怕她再做傻事。
领导觉得她那么喜欢心理学,又和那个助手年龄学历都相仿,可能彼此更容易沟通,想让她试着劝劝。
她一口气和那个女孩电话沟通了4个小时,从对方抱着怀疑的态度和她说话,到放下戒备,吐露心声,再到愿意放下那个错的人,不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最后到如释重负,竟然主动提出要请她喝咖啡,听到这邀请时,她知道,那个女孩是真的走出来了。
她也曾在夜深人静的凌晨接到另一个女孩绝望的微信留言。婚姻让她窒息,透过屏幕她都能感受到对方那颗冰冷的心。如果你收到一个人轻生的短信,千万别当成玩笑,觉得有啥大不了的事,干嘛那么想不开呀。那可能是她向外界求救的最后一线生机,而你小题大做的反应,可能会成为压死大象的最后一棵稻草。
她陪女孩聊了很久,各种最坏的情况都设想一遍,把害怕的那些东西都从阴暗的角落里揪出来,丢到阳光下暴晒,最后发现情况也没她想的那么糟,无论如何她都是有选择权的,只要活着就什么都有可能,都有勇气死,难道还怕活吗,还怕别人眼光吗?
这个过程中,她体会到了看见和接纳的巨大力量,也在重新思考生命、婚姻、爱、看见和接纳。她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学的魅力,真的是可以救人、可以让人重获新生的呀!
除此之外,她还用卡牌让年过半百的妈妈和大姨体验到了被看见,感动得老泪纵横。她通过卡牌看到了一个她眼中牛逼闪闪的师姐,原来也有自己的恐惧,让自己变得强大就是她对抗恐惧的方式。
她用她的心理学功底,获得了央广节目直播嘉宾的机会,周末一小时的直播,她不用打草稿,出口成章,不用改口,一干就是三年。
高院的庭审首秀
后来换了新单位,她第一个代理案件就是在高级人民法院开的庭,标的额5亿多,案子已经折腾了七八年,她代理开庭的那一次已经是最后一次开庭。前期的她完全没有参与案件,利用最短时间熟悉案情,庭上沉着冷静,和老律师密切配合,随机应变,最终拿到了终身胜诉判决。庭后,老律师对她赞赏有加,单位领导也对她的表现很满意。这是她第一次正式代理案件,为她的法律生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束语
这个天才在顺流人生游戏里尽情地玩耍,这个游戏更是为她在天才之路上尽情奔跑注入了无限活力。
那些被她尘封掩埋的闪光时刻,被蓉蓉老师轻而易举地在这个游戏里激活,重新大放异彩。这一个个闪光时刻,就像一盏盏指路明灯,会伴随她一路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