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什么?
精、气、神。
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
同样的逻辑,如果一个人的神不足会怎么样?
神不足则以气养神。
那么气不足呢?
气不足则化精为气。
也就是说,精能生气,气不足则耗精;气能生神,神不足则耗气。这是事物的一体二相。
人的精气神是怎么耗散的?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
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关于精气神耗散,重点来说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思虑,另一个是言语。
思虑过度会耗神,言语太多会泄气。
总体来说就是这两个方面。
如果有针对性的把这两个方面做好,就能比较好的养自己的精气神。
精气神的话题就简单的铺垫到这,接下来说“善护念”。
为什么要善于保护我们的念头?
就是因为念头会让人思虑,会让人产生言语。
正所谓:言为心之声,修言先修心。
那么,念头是由心起,还是由脑起?
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心起,只不过被你的大脑观察到了,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念头是由脑起。
善护念,是为了保护我们心的能量不外泄,心会影响你的思虑和你的言行,也就是会影响到你的精气神。
什么是致良知?
良知即是天理。
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这个良知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内容,还包括人的贪痴妄与心性的内容。
如何致良知?
知行合一。
要在行动的实践中做到,不然的话就是空想。
心性修炼一个关键点是要去除不良的人为经验意识,复位到人的本性中去。
你的本性是什么样,展现出来的就是那个样子,真实的面对自己内心的本性,才能够不断地修炼、磨炼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最后“明心见性”。
当你明心见性了,你的精气神又怎么会被耗散呢?
“善护念,致良知”牢记这六个字,能够保护好你的精气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