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易卜生的话剧,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娜拉的女人人格独立的觉醒,她从一只被困在家庭这个牢笼中的需要唱歌来取悦丈夫的小鸟,最后蜕变成了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找回自己,寻回一个人的尊严,以及追求真正的夫妻应该有的样子的人。开放式的结局,最后托伐是否会真正意识到其中的深意,而娜拉是否会回心转意,都未可知,只是结局是娜拉关门离开的背影,留下托伐独自一人。
娜拉跳舞的那一段让人感到心酸,她在一边忧虑着即将被发现的可能会毁了这个家庭的信,一边跳着取悦丈夫的舞蹈,她将那份慌乱表演的淋漓尽致,从肢体表演,我们能看到她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很好的叙述手法。
当托伐看到第一封信的时候,他爆发的愤怒的情绪,他将一切都归咎于妻子的错误,他一切都在围绕着自己的名誉、利益着想的样子,他根本没有想过,他不仅仅是银行的职员,他还是一名丈夫。他的谩骂、他的推搡都让娜拉彻底地伤了心。而当他看到第二封信的时候,他又一改刚才的丑恶嘴脸,又满嘴一直强调着,他宽恕她了,他一遍一遍地提到宽恕这个词,听起来却是无比的讽刺。他永远高高在上,他对她是施舍的高傲,是把她当作私有物,想打想骂想喜欢想呵护,想留在身边又可以随时丢掉的玩偶,就像是娜拉说的,她像一个要饭的。
从这部话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在社会中、家庭中的地位,是如此的不公平。其实,不要说曾经,即使放到现在,男女也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就好比现在的职场,超过了三十五的女人,找工作的机会便大概率小于同等年龄的男人,面试时,人家会暗自打听或考虑,你是否有男朋友,是否计划结婚,结了婚又会看是否就快怀孕生子,这是大多企业都会考虑的问题,事实就是这样。再如果说,一个女人,早早就当了家庭主妇,如果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买样样东西都要伸手向丈夫来要的话,那么就和话剧里的娜拉有什么差别。
娜拉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她每天真的开心吗?她说不,托伐根本不了解她想要什么,她也并不是真正的开心。她说,她也是一个人,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啊,她的责任是什么,是丈夫?是孩子?那么,做自己,做一个人,不应该是最根本的责任吗?连自己都做不到,一切又从何谈起呢?她和托伐结婚八年,却仍像两个陌生人一样,一个伪装成对方喜欢的小鸟的样子,一个喜欢她伪装的样子。小鸟虽然唱歌跳舞,可是她的内心有无限的悲伤,而小鸟的主人却可以无视她的心底的悲伤,只是无限地享受着这份虚荣的满足。
不要讨好任何人,就做你自己,爱你的人自然爱你。一个家庭,应该是由真正的相知相爱支撑的,他们应该是最熟悉的人。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我们都不是玩偶,我们都是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