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孩子出校门口的路队上给孩子带帽子,时时会看见这样的场景:
孩子刚走出校门没多久,还站在队伍里边,站在路边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模样的就忙着迎上去,又是拿书包又是拎饭包,大多孩子都不愿意,提醒老人要到接送线那里才可以,可老人一点都听不进去,生怕自己的宝贝孙子或者孙女累坏了压得长不高了,今天就出现一个场景:一年级小男孩一边拉紧自己的书包,一边生气对着他爷爷喊:爷爷我自己能背,老师说了一定要到接送线上才能家长背的。爷爷还不管不顾的:没事的,书包太重了,爷爷来帮你。来回僵持了半分钟,搞得后面孩子都堵上了,后边的老师只好来打圆场:爷爷到接送线那里去接哈,孩子背到那里累不坏的。这爷爷才慢慢地松开手,那孩子因为生气再加上天热,脸都涨红了,差点眼泪都流出来了。
还有不少五六年级的孩子个头都比家长高了,一出校门口看见家长就很习惯地把书包饭包递给家长,甚至还有的奶奶年事已高,或者身体瘦弱,还是照样接过孩子的书包饭包,每每看见这样的场景,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
晚托班放学的时候也一样,大多数来接孩子的都是把孩子的饭包和书包都一并拿走,孩子就像是个小功臣一样大摇大摆地走着,甚至还有不少家长抱着了老二,还是不管不顾地接过老大的书包和饭包......是我班级的学生我一般是要求孩子拿回自己的书包。
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带过的一个学生,记得那个孩子是二年级下,还是三年级上的时候,每次外婆来接的时候总是想帮助整理书包,或者提醒东西不要拉掉了,那孩子每天都是会落下点东西,不是饭包,水杯就是红领巾,甚至家校本啥的,学习上遇到问题都会想着问老师解决,遇到难题不懂的题就放在那里,后来我就跟家长聊起孩子的情况,建议要家长还责任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的事情尝试自己做,或者可以每天帮助外婆做件事情,定期我会检查以便来提升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天外婆来接后,他们在等电梯的时候,我就问那位小朋友,最近是否帮外婆做事情了,他马上回复我:做了,我说做什么了,他很自豪地跟我说:我帮外婆背书包了。当时我听了又好气又好笑,“背书包”因为外婆的总包办已经变成是外婆的家务,然后他在帮助外婆干家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校所开课程越来越多,所以孩子的书和资料也越来越多,所以的确比我们那时书包重了不少,我记得我称过大仔的书包,有几次他担心每天整理书包书会拉掉,他就把所有的书都带着最重一次得有17-18斤左右,但平时如果每天都按照课表整理的话会轻很多的,的确是在孩子能承受范围之内的。
但家长是不管的,总觉得孩子在学校上了一天的课已经很辛苦了,放学了就应该让他们赶紧轻松些,马上吃点带过去的点心,这样才心里会舒服,殊不知,往大里说这样的一个举动就把孩子的责任偷走了,孩子觉得自己就应该及时享乐。
其实“背书包现象”只是目前家庭生活中的家长做了“责任神偷”一个影像,其他还有类似帮穿衣服,帮洗澡,甚至帮喂饭,帮喂水果,帮整理书包,帮整理床铺,帮洗碗,帮倒水......只要能帮的几乎全部代劳,甚至家里有更多人服务的,还有分工,所以帮多了以后就滋长了孩子的大脾气,一有那个给弄的不顺,就埋怨家长,就生怨气,甚至就像开头所说的那个孩子一样,朝老人发脾气,我记得之前晚托班有个孩子奶奶每次过来帮孩子送点吃点,拿回饭包时,一言不合那孩子就冲奶奶发火,那奶奶还小心翼翼地应着,并且提醒晚托班老师要多顺着点孩子......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生活富足的今天,4+2+1(4+2+2)家庭模式下,孩子的父母在外边工作,4个老人轮番过来帮助家里做家务烧饭照顾着,经济上都比较宽裕,都想着让孩子过的舒服些,无形中就把属于孩子原有的责任偷走了。孩子们在生活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不用去思考,想着遇到问题总有人帮助解决的。这样的思维模式很自然就延伸到学习上来,学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上习惯了被照顾,不用动脑,学习上也一样,遇到难题就等着家长来帮忙,不想做作业,就等着家长来陪着一起解决,所以会养成作业拖拉,学习用品丢三落四甚至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各种学习状态。
其实学校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今年的一年级作业上每天都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就是:做家务,而且每天都是必填项,从开学伊始我就对家长说这是个非常好的作业项目,一定要坚持做,但是一个多学期下来看看很多孩子写的不是拖地就是倒垃圾,已经流于形式了。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了,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书包应该怎么背了么?你舍得把书包(责任)还给孩子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1030/99d88ff1411fb66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