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式家长课堂B模块的学习,已经进行了一半。提笔又想到了第一堂课后的激情满怀和信誓旦旦……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初心未改,但激情却是消退不少。禁不住想要自省自嘲一下:“惯有模式下的那个我,又在忽隐忽现。”
幸好这不是一次性的学习,想起以前也曾有过的学习,当时或者短时间内,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真得就又回到了惯有的模式。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毕竟埋下了一颗“好”种子,但是实际显现作用却真是不大。
然而这一次,不是我一个人短时间的学习,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坚持、共同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两天、一个周、一个月,而是一两年或者更长时间……而每周一次的警醒和激励,持续的鞭策和调整,最适合这样的我。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人之常情,但是通常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咆哮或溺爱着他们,最终他们跟我们渴望的样子越来越远,我们也变的面目可憎。
学了这么久,此刻我最大的感受是:“哇哇哇……我怎么就是做不到呐?”或者说“感觉知道却离做到相差甚远”。
不知,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和经历?反正,我是经常有啦。不知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呐?
说是好事,应该是有“觉察”,道理都懂了,可是仍然因为“知道”却没有“做到”,而感觉内疚、不安或者抓狂。状态更好些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改正,所以说,这得算是好事,有进步。
说是坏事,是因为“如果总是处于做不到的状态,反复的状态,势必会影响情绪和心态”,长此以往,是不是也会变的麻木或者又回到以往的惯性思维和模式中去。所以,实践很重要,必须狠下心来去践行。
天呐,还是“什么都明白,咋做起来就那么难呀?”
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呐?一是长期以来的习惯或者是习性吧;二是情况还没有坏到不改变就过不下去了,是吗?但是,没有人愿意等到事情真得糟糕透顶了,再去改变,而事实上“覆水难收”,天下真得没有后悔药。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教育。
那么,“反反复复”不可怕,可怕得是“不自知、不觉察”。所以,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我的影响和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虽然离自己期望的或者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有差距,但是改变还是有的。
比如,以前有脾气就会毫无控制的发出来,虽然知道对孩子有害无益,会后悔和自责,但是却因为没有方法,而不知道面对孩子不同的情况,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现在就不一样了,学习的过程也是消化和实践的过程。现在面对两个孩子不同时期不同的状况,即使当时做不出及时准确的回应,也能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调整,事后还会有所反省。
所以,这种变化可能不明显,但是绝对是有效的。尤其是“自我情绪的控制”和“对孩子有效的陪伴和引导”方面,掌握了不少技巧和方法。
接下,我想说的是:“怎么样才能从知道到真正的做到呐?”
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这样的学习能够给我们和孩子、家庭带来很大的益处;
第二,要坚持下去,再好的学习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肯定效果不明显;
第三,要身体力行,就是要去思考、去运用到生活中,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总结。
知易行难,难在做上。OK,那就去做,就这么简单!从每天认真用心观察孩子开始、从每天觉察自己的情绪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