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我也想不到,有一天竟然为了“宫廷风”三个字默默垂泪。
经过数年清宫剧“荼毒”的我,当年甄嬛传的台词张口就来,孙俪的某句经典台词用的什么眼神,说话是什么语气我都能在脑海完美复刻。最夸张的是当年的毕业论文标题写的是《浅析满清宫廷女性服饰等级——以<甄嬛传>为例》,真的crazy.
《甄嬛传》在宫廷剧能够处于如今长盛不衰的地位不是没原因的,黑龙江卫视几乎只要是节假日就76集循环播放,甄嬛刚当上太后梦回少女时代就咔嚓从入宫开始重演。遥控器每次换到黑龙江台都差不多碰上一个小高潮,或者平静的剧情里暗潮汹涌,画面里在吃饭呢,你就知道“一会儿要去整祺嫔了”,滴血认亲的紧张BGM还没结束,你已经想起来一会儿眉庄难产甄嬛怎么哭的了。
甄嬛传真是一个百看不厌的剧,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每看一遍,我对每个角色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最早看的时候自然代入主角光环,甄嬛干什么都是对的,我要是被当别人的替身我也生气,喜欢果郡王那是追求两情相悦,回宫复仇那是为保骨肉周全;浣碧太恶心了那么有心机,非得嫁果郡王;皇后真坏,怪不得皇帝不喜欢她;安陵容又拿不上台面又不安分;祺嫔小贱蹄子跟个跳梁小丑一样。
后来再看呢?好像有点变化:甄嬛为什么这么白莲花?出轨还理直气壮?给丈夫戴绿帽子还把丈夫毒死了?浣碧追求果郡王有什么问题吗?男未婚女未嫁的就因为是私生女就比甄嬛矮一头?皇后太惨了吧,结婚之前丈夫突然移情别恋还从此爱上的女人都像自己姐姐?安陵容太可怜了吧,就因为出身不好,一辈子得不到姐妹的真心还得不到丈夫的爱?祺嫔太可爱了吧,我要是皇帝我天天晚上能被她从别的妃嫔那抢走(??我对于会撒娇的漂亮小姑娘真的无法抵抗)......
这是甄嬛传的神奇之处,同样的剧情你百看不厌,每次重新看都能从以前没注意过的细节里抽丝剥茧,从台词的某个字眼,动作的某个轻重,结合前后的剧情,感受到一丝丝暗示的意味。当然,有人说从甄嬛传中学习职场里的晋升法则,我不太同意,因为考核标准完全不一样,皇帝晋封哪个妃嫔,除了考虑这个妃嫔长得咋样,品行如何,有没有跳舞唱歌之类的一技之长,更多考虑的是她背后的家族是谁,是不是最近官场被冤枉有所失意、需要安抚,是不是实在位高权重如日中天需要敲打一下以示警戒,说妃嫔靠宫斗吃饭,不如说靠前朝、靠家族吃饭。
大概是甄嬛的成功让流潋紫尝到了甜头,同时自作聪明地以为自己吊高了观众的胃口,不断探索狗血的底线,怀孕掉胎已经不满足了,在如懿传里出现了产下死婴的情节;服药自杀已经不满足了,在如懿传里把人毒哑折磨至自尽。这些情节让我非常不适,当杀戮成为上位的常见手法,所有的人权就不足为谈了。
与如懿传对标的延禧攻略,走了野路子,却意外收视率大爆,同样的朝代,同样的角色配置,而不同于如懿的步步艰辛,魏璎珞走的是开挂路线,聪明机警,猜得出上级的心思,对付其他人的刁难也称得上“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了。甄嬛传作为宫斗经典,无意中为宫廷剧设置了模板,就是主角一定要经历重大磨难才能大彻大悟浴火重生,延禧攻略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剑走偏锋,逆流而上,于是突出重围,爽剧诞生。
延禧攻略的爽,在于魏璎珞的不屈服。所有的宫廷剧主角,都说入宫要低调,行事须谨慎,偏偏魏璎珞不是,一个宫女刚入宫就能到后宫统领者面前出谋划策展现才能,敢于对当权者说不,敢于为自己发声,为处于弱势的群体发声。当一个处于后宫的女性上位之路不靠谄媚、陷害他人,这部剧突然就成了宫廷剧的清流。
看似打破规则,实际上是现代大多数人内心向往的处事原则,是延禧攻略吸引人的原因。总有人说“主角光环太大了,这样作天作地放到xx里活不过两集”,可是谁又准确地知道真正的清朝后宫是什么样的光景呢?我曾经看过一本野史,讲的是清朝最后一个太监的口述宫廷往事,里面说后宫是没有尔虞我诈的,为了登基而互相陷害的事情不存在,因为那个时候人均寿命很短,小孩子不好养活,夭折的皇子很多,所以如果能有一个健健康康地长大,整个后宫都一起宠着。这种情节,没有一部宫廷剧表现出来过。
如果让我写,我会设定哪种场景呢?我还专门写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现在的后宫剧就得是宫斗?我就想看那种‘嫔妃之间相安无事,但宫墙太高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大家互相安慰开解。有嫔妃生孩子大家就都帮忙照看,但幼儿体弱所以容易早夭,皇帝心系前朝无心关爱后宫,心中有愧对妃嫔赏赐丰厚,却让大多数妃嫔独守空房。所有的人都没错,所有的人都试图互相理解,但所有的人都压抑,最后皇帝驾崩,皇后成为太后,留下的妃子成为太妃,另一轮新的绝望即将开始’的剧情。”这是我心中的清朝后宫,它是沉闷的,封闭的,趋于消亡的,像《红楼梦》一样,热热闹闹的金装玉裹下,酥絮开始瓦解,掉渣,直至崩塌,被历史的车轮吞没。
非常喜欢《末代皇帝》的氛围与基调,那种红中透着曦光的色调让壮观里徒生一股悲凉。庄严地、不可侵犯地、不可抗拒地的某种王朝制度正撕裂一个口子,悄无声息却迅速地填充进另一个世界。时代是听不见呐喊的,即使集权统治者拼命留住自己的一方天地,也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吞噬。一个王朝的终结就那么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甚至没有流血革命,没有龙椅上最后的负隅顽抗,只留下无奈与唏嘘。离开皇宫的那个场景,我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心疼溥仪。“当然,在墙的这边,您是皇帝。”而另一边,已时移世易,是一个已经抛弃他的新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在向前走,只有他停在原地,还以为自己依然是唯一的王。
大多数人,喜欢宫廷风的华丽与奢侈,而我总为那种迫不得已的无力感而着迷,那像是一个漩涡吸引着一个王朝向巨浪里卷入,然后吞噬,当海面恢复平静,竟看不出曾经这里的波云诡谲。
真正的崩塌,是无声的,来不及告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