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偶然看到同事演示推手,惊讶她的她太极拳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用力非常巧妙,明显带着气感。于是连着两个晚上去观摩赵堡太极拳。
前几年,初学陈氏太极拳时,旁边是几位练赵堡太极拳的老师傅。每次经过,都觉得他们拳架很高,动作也不如陈氏太极拳的舒展大气,有时暗思他们应该拜在我们老师门下,我的太极拳台老师,不仅拳好且人品高尚。
我的这位同事当初也是我的太极引路人,在台老师回到山东后,她转而投向赵堡太极拳,并带走了团队另外两个人。我心生惋惜,老师一走,团队就散架。我心想再找个打陈氏太极拳的老师,我不会随她们改投门派。
两年时间,因忙于工作未能持续练习太极拳,懈怠再加上无人指点,我在两年时间里太极拳毫无进步。前段时间又复读《薛颠武学录》又重燃学武热情,观看太极拳视频,读太极拳理论文章,不想对这次观摩赵堡太极拳有极大的帮助,有了意外收获。
第一晚,练赵堡太极拳的王师傅和我同事演示了赵堡太极的推手,充分体现了太极拳“沾粘相随,随曲就伸”的特点,在轻灵柔和的盘手,你推我往的来回里,巧妙中暗藏杀机,却深含“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精要。随后,王师傅又演练了“领落太极拳套路”,在看似软绵绵平淡无奇动作中,却没有一丝拙力。于是心生想学赵堡太极拳的念头,话刚一出口,王师傅的回答就让我倒吸凉气,“想学,就要扔掉陈氏太极拳”。虽然我的陈氏太极拳练得不怎么好,但是突然让我扔掉练习多年的陈氏太极拳,却是十分不舍。
怀着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中,连夜在网上查赵堡太极拳的资料,以及和陈氏太极拳的区别。赵堡太极拳的传承人坚称太极拳由武当张三丰所创,赵堡太极拳在历时的长河未像其它流派发展拳术,始终保持传统,保持太极拳最古朴的风貌。而陈氏太极拳是到陈王庭这一代,在原有太极拳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认识,引入了易经和经络学说,后人也把陈氏太极拳列为最正宗的太极拳,故有一说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而现在社会流传甚广的杨氏太极拳是从陈氏太极拳发展而来。看到最后也没定下心,一整晚都在辗转反侧中纠结要不要学习赵堡太极拳。
第二日,复去观摩赵堡太极拳。同事带我练习踢腿松胯的动作,“欲后先前”的甩胯松膝关节的动作,与陈氏太极拳理念吻合,也同书法中的“欲右先左”理论,现代球类运动中的假动作也是这个味道。
之后,王老师就带我学走路。走路人人都会走,可赵堡太极拳的走路方式,却极难领会。王师傅说,他跟着他的老师学习走路好几年。之所以要学习走路,是赵堡太极拳的学习方向是行走坐卧皆太极,最终目标是后天返先天。这也让我想起一段话“赵堡太极拳和武当太极源出一门,而武当太极是《道德经》的身体语言。”
赵堡太极拳的走路目的就是明阴阳,知虚实。明代武术家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就说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太极拳特别忌讳双重,王师傅说我之前练习是双重,并不是分虚实的练习。这也让我很是困惑,当初老师也教我怎样转换重心,可经王师傅点拨,才发现腿脚转换的确不够灵活。
跟着王师傅走了几个来回之后,观察到王师傅的走路毫无拙力,想起前段时间读洛阳刘氏罗汉拳的文章,说该拳的发力就要像“三天没吃饭”,反观王师傅的走路就突然明白这句话。又想起关于内力发力的论述,文中讲到“暗劲打人,有渗劲的效果。外面好好的,里面已经伤着了,用手按一下西瓜,皮没破,瓤全坏了。化劲则能直接伤人气血。明劲伤人筋骨,暗劲伤人五脏,化劲伤人神气。”回想到之前练陈氏太极拳,看到老师“金刚捣硾”的震脚,用缠丝劲发力,就心生羡慕。老师不教,我就偷偷琢磨着练,现在想起汗水连连,幸亏我无内力,否则伤到内脏都不知是如何伤的。现在特别理解老师为何强调“用意不用力”,像我这般蛮力、拙力、僵力伤到是自己,尤其在自己功力尚浅的情况下。这种反噬之力,是你自己发出多大的力伤害就有多深。我的理解,用力学解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在这记录下走路要领“一条腿用肩领劲,带动腰腿走动。领劲就像一件衣服挂在肩头,全身重量全在一条腿上。而另一条腿就是开胯小腿直立脚尖点地,丝毫不用力,腰力就像水上漂。”这个要领说起来很容易,领会并有体悟真是难,没有个几年的功夫是体会不到的。
走路很累,但我的心不再纠结。拳本没有什么流派,因训练方式不一样才有了流派,归根结底说得都是一个事,那就是以武悟道,以武证道,最终都是殊途同归。什么招数什么流派都是表象,没有内力的武功是空架子,不修心的武功到头来就是一场空。练武、读书不过是手段,最终都是要修一颗诚心正意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