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到晚年,最大的悲哀——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生病的时间久了,子女再孝顺,也会为了赚钱谋生,而远离生病的父母。家中没有钱,就算是结婚多年的伴侣,都会跑路。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人,只能同欢乐,而无法共患难。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拜高踩低”的人性。
跟外人相处,你是否有钱,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有钱,别人就会尊重你。没钱,别人就会把你当成脚底泥,任由他们践踏 。
跟家人相处也是如此,你的处境好不好,决定了家人对你的态度。处境好,家人会跟你一起过日子。处境不好,有可能你就会被家人无情抛弃。
02
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的心声:人老了,谁都靠不住。
老陈今年已经70岁了,卧病在床好几年了。照顾老陈的老伴、子女,对这样的生活感觉到“腻”了,不再想照顾老陈了。
不想照顾老陈,感觉到这样的生活特别腻,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老陈的存款、房子,都转到子女名下了;其次,是老伴、子女认为,老陈没价值了。
刚卧病在床那半年,老伴、子女确实尽心尽力。可随着花费越来越多,三个子女在“谁出钱,谁出力”这件事上产生了分歧,所以他们的心态、一举一动就变了。
那半年过去后,三个子女有时会忘了给老陈送饭,有时会忘了给老陈换尿布,有时会忘了给老陈开空调消暑......
忘了送饭,就容易饿死人。忘了换尿布,屁股那一大块地方,就容易形成烂肉。忘了开空调消暑,在七八月的时候,就容易中暑,后果特别严重。
为什么子女会忘了这些事?因为他们已经不想照顾老陈了。至于老伴,也讨厌这种端屎端尿的生活了。如此,吃亏的,不就是卧病在床的老人吗?
03
老陈,不只是个例,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有卧病在床的那一天。痛苦,从卧病在床的那一刻,才开始。
试想,你只是普通人,一没有地位,二没有钱财,三没有势力,那子女、老伴真的会照顾你吗?这是谁都说不准的。
见到过一个案例。同村的杨大伯,55岁那年就到处跟别人显摆,自己的儿子多有本事,赚了多少钱,有多孝顺,洋洋得意,丝毫不知道大祸将至。
60岁那年,杨大伯病倒了,就打电话要儿子来照顾他。儿子接了电话,只说了一句话:你怎么事那么多,你不觉得你拖累了年轻人吗?
5年前,儿子还孝顺他,5年后,儿子会嫌弃他。为什么?因为人会变,感情会淡。在现实面前,又有谁能坚守所谓的亲情、原则、责任?
人前炫耀,换来的,不过是人后受苦。如果我们还未到退休,那我们不妨做好最坏的打算,养儿防老终究靠不住,养儿啃老、养老防儿,才是现实。
04
卧病在床多年才醒悟,这2点,比老伴、子女更重要。
第一点:健康。
有老人说过一句话:人呐,能够健康活到老,没有什么大病大痛,可以生活自理,就幸福了。哪怕有病,最好一发病就走,也不用继续受苦了。
年轻人身体好,健康常在,可能对身体健康没啥感觉。中年人身体一般,至少没有大病,也觉得健康不重要,拼命做事才重要。
到了晚年,身体不太行了,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去医院的次数比下馆子的次数还要多。
如果自己有钱,不用麻烦到老伴、子女,那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可如果自己没钱,还麻烦到老伴、子女,那他们的怨言就大了。
在这个年头,出力的人不多,那出钱的人,只会少之又少。更何况,老人身体不好,还没钱,子女哪会对老人和颜悦色呢?
05
第二点:钱财。
俗话说:有钱有酒真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
这番话,同样适用于家人身上。有钱有势,别说外人会尊重你,就连家里人,也会为了你的钱,而对你特别好。
举一个例子。澳门赌王生病的时候,虽然几房太太和她们的子女,都在谋求争家产,但他们依旧尽心尽力照顾赌王,毫无怨言。为啥?因为赌王有钱有势,谁不去照顾,谁连家产都没得分。
再举一个例子。普通家庭的老人,生病多年,花了子女不少钱,子女恨不得老人快点走,对老人总是大呼小叫,没有任何的耐心。
都是老人,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前者有钱,家人有利益诉求。后者没钱,家人毫无利益。有利,才会有感情。无利,连感情都消失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