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识》2:舆论与媒体

《常识》2:舆论与媒体

作者: 一句话神评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21:46 被阅读0次

第三空间:“淫照”照亮了公私之间的空白

P222,原题《“淫照”照出了公私间的暧昧》,2008.2.20《南方周末》

文章说的是艳照门,但重点谈的是,网友的概念,以及,事件中谁是责任人。

互联网让朋友的意义变了。友,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代表知道和了解对方的相貌品性习惯,而网友,虚拟世界中的朋友,则只需要一个认证,就是两个个体间有互动往来。

最该为该事件负责的,一是在陈电脑中偷取相片、以及将该批相片上传至网络的人。这个没有争议。侵犯隐私、偷他人物品,法律和道德都说不过。

其次是散布照片的人。这里就有点意思了。

作者说,因为收到照片,或者是从公众网络下载照片的人,不觉得这些照片是隐私,或者,因为上了网就默认为可以传播,所以散布照片的人,责任没那么好定。

主要还是人们的观念中,没有主权的概念,以为摆在网上的,都像自然界的东西一样,免费。

网友:两亿网民都成了朋友

P227,原题《网友——新部落时代的身份》,2008.6.12《南方周末》

互联网刚被人们熟知时,人们以为,它就是去中心化的平台。

一个摆脱任何权力扭曲的开放平台将会带领人类人类迈进空间的民主时代。

网民→网友→部落    开放→交流→封闭

但真正无障碍的沟通,也会因为交流的深入形成部落,这个过程往前推进,还是会阻碍信息交流。因为人都带着偏好寻找归属。

不禁感叹,果然人性第一,十年前就可以预言今天。

幽默:为什么我们笑不出来

P230,原题《何等单调的中国式笑容》,2007.2.11《南方都市报》

整个国家的对外形象,我想没有多少人会以为这是张笑眯眯的脸孔。因为这张脸孔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政府密切相关的,而我们的政府则向来不以幽默著称。

当然中国也有一张笑脸,然而那是什么样子的笑呢?……

一群农民在田地里看着饱满的麦子露出心满意足的笑

一帮工人对着冉冉东升的璀璨旭日呲牙咧嘴地欢笑

领导到地方巡视时则多关有一群干部加百姓围着他鼓掌微笑

无论是当年的雅典奥运会,还是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一堆小妞或者小鬼摇头晃脑,不知所以地鼓着红扑扑的脸蛋傻笑。

你以为这是写幽默?非也。他是在写国di家di形象。源起是一部电影《波拉特》:它破尽美国所有的言论禁忌,惹了十宗诽谤官司;极尽丑化诋毁哈萨克斯坦。哈政府先是誓死追究责任,没过多久,态度大转变,公开发布声明称“我们最好有一些幽默感,而且尊重他人创造的自由”。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幽默?作者说,幽默感来源于宽容,宽容则意味着包容,即言论自由。

嗯,我觉得这篇文章写了对大陆没什么影响,广@电#总¥局最令我烦的是,各大视频网站看不到TVB电视了,先去吐槽几分钟……


恶搞:谁不喜欢我们笑

P233,原题《人民一发笑,政府就思考》,2006.9.6《明报》

用一段原文总结

当代大哲齐泽克说:“对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政权真正希望的——对于该政权来说,是它的臣民要把它的意识形态达过当真,而且付诸实践,那才是真正的大祸临头。”因为它欺许于人民的,不是他们严肃领会它所颁下的教条;而是他们这种无所谓的犬儒心态。

低俗:为什么当官的人品位特别好

P238,原题《不要以可疑的原理去限制传媒》,2007.3.18《南方都市报》

这篇文章里提出了“保姆式政府”的概念,妙啊

还有,不要以为真的是说当官的人品位特别好,看下段你就知道了

我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个普通人只要进了广电总局之类的部门,就会变得比较聪明、比较有品位、比较有能力去辨识美丑善恶?是不是这些部门都有一些严格的甄选机制,少点智力、少点艺术上的天分都进不去呢?还是它们都有精深的培训课程,使得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经过训练之后能够热摇身一变,成了看电视的专家。答案我们是知道的,在媒体管理部门工作的也只不过是普通人。

媒体不可能毫无底线,问题只是底线何在。

当然作者的论述可不止提出问题,而是对寻求底线作出了一些“想得到”的讨论:比如立法、比如道德约束、比如行业自律等。不得不说,直到今天,这些建议还是很合时宜。

相关文章

  • 《常识》2:舆论与媒体

    第三空间:“淫照”照亮了公私之间的空白 P222,原题《“淫照”照出了公私间的暧昧》,2008.2.20《南方周末...

  • “县级融媒体” 体制与传统县级媒体体制有何不同?如何构建?

    “县级融媒体”体制与传统县级媒体体制有何不同?如何构建? 2019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

  • 媒体舆论与司法独立

    舆论对司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舆论是否会影响司法?多多少少会的。赵宇“见义勇为”案因舆论再起波澜。 社会舆论,在一定...

  • 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

    1. 范畴同属:都是公民与媒体作为主体的监督活动,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 舆论、影响公共决策 2. 出发点相同...

  • 刻意练习深度认知

    普通人是舆论认知,牛人是底层认知。舆论大多是被媒体控制的,永远不要完全信任任何媒体,更不要被媒体绑架,只有少数的媒...

  • 《在媒体融合中提升舆论引导力》小结

    媒体融合下的传媒生态与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广播电视媒体在其中的策略调整。 抓大,在宏观层面形成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

  • 新媒体札记:斜杠青年

    张学玮新媒体札记:与您一起从纸媒、网络、电视、广播、微博、微信、APP和自媒体中探寻新闻舆论生态,观察媒体、阅读时...

  • 媒体、群众和舆论

    2014年有一部挺火的韩剧叫《匹诺曹》,这部剧不同于其他韩剧在于,它不仅体现了帅哥美女的爱情故事,还讲述了媒体、群...

  • 【读书清单15】白说 (白岩松)

    1. 理性: 奢侈品 中国当下舆论场最缺什么?理性!有了它,常识就会如影随形,但目前它仍稀缺。 2. 不懂怎么交流...

  • 【读书清单15】白说 (白岩松)

    1、理性: 奢侈品 中国当下舆论场最缺什么?理性!有了它,常识就会如影随形,但目前它却仍是稀缺品。 2、不“懂”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识》2:舆论与媒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bz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