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喜剧》 原先其实没怎么读过莎翁的作品,以为他的作品既然是经典著作,那么一定是高雅的,较为难懂的,再加上我很少阅读剧本,所以是抱着郑重其事要“啃”一番的态度才开始读的。而现在真正读起来才明白自己忽视了戏剧是为当时的大众演出的,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甚至颇有市井气息,非常接地气,作为一个优秀的剧作家,不仅仅要会写精妙的语言,更要了解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和说话风格,还要很会讲故事。比如《错误的喜剧》里,他设置了两对双胞胎失散又重逢的桥段,让他们和身边的各色人等发生误会和错位来制造笑料,情节结构颇为复杂巧妙。而且语言幽默生动,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比喻,比如把时间比作破产户,用各个国家来调侃人的相貌等等。其“毒舌”功力让我想到了鲁迅~~看得很欢乐。总之我觉得看名著时用平常心去对待,不必因为它是经典就一定要摆上神坛或着力去发掘某种意义,它的魅力反而会更自然地体现出来。
《无事生非1》 对里面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这对欢喜冤家的“斗嘴”桥段印象深刻。两个人都心气高、追求完美,自我意识强,能言善辩,虽然一开始互相嫌弃,但其实是棋逢对手的同一类人。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厌弃,两人娴熟地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对比、比喻、夸张和典故来互怼,比如“殿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要派我到世界的尽头去?我现在愿意到地球的那一边去,给您干无论哪一件您所能想得到的最琐细的差使:我愿意给您从亚洲最远的边界上拿一根牙签回来;我愿意给您到埃塞俄比亚去量一量护法王约翰的脚有多长;我愿意给您去蒙古大可汗的脸上拔下一根胡须,或者到侏儒国里去办些无论什么事情;可是我不愿意跟这妖精谈三句话儿。”想起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文章叫《骂人的艺术》,不妨到此剧里来找找例证,十分有趣。
《无事生非2》 一部优秀的喜剧首先自然可以让人发笑,但这种笑并非是由无聊的段子、夸张的情节、滑稽的表现带来的,也不单纯靠诙谐幽默的俏皮话来撑场面。而是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比如在本剧中,莎翁熟练地运用了谎言假象与真实之间的错位来制造喜剧效果,人物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符合其性格和身份的,是实际场景中会有的真实反应,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另外各种行动和事件看似充满巧合,但却并非生硬的安放和拼接,而是一环扣一环,前后照应。这就足以看出作者驾驭文字和结构的功力。另外,优秀的喜剧带给人的笑是会心一笑,是令人回味的笑,在《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敢爱敢恨,有不屈从于权威的魄力,希罗在受到污蔑后的“失语”和他父亲对爱女说的一番名誉胜过生命的无情的话,则让人自然地反思父权制社会的不合理之处。剧中不乏幽默的俏皮话,但细细推敲语言,都是非常巧妙、文学性很强的。这里还要赞一下译者朱生豪先生,在翻译其中悼念亡人的一节时,用到了诗经体、楚辞体和古诗文的技法,很含蓄雅致,也很见功力。
《爱的徒劳1》 发现莎翁喜剧的一个小小的共同点,就是对爱情的宣扬,认为爱情的力量胜过一切。不论剧中的主人公之前是独身主义者、喜欢鄙视笑话情侣们的人还是发过重誓不近女色的人,都无一例外陷入爱河,而且都是一见钟情,还不能自拔的那种。这其实也是通过强烈的反差来制造戏剧效果的一种手段。在莎翁的笔下,爱情是有点盲目的、不讲道理的,更是率真热烈的。而且不论贵族还是村夫,在表达爱情时总爱借助诗歌和书信的力量,不管是文笔优美的精致之作还是文理不通的歪诗,总之是不写不行。爱情和文学总是密不可分的。这要比今日情人节送鲜花和巧克力浪漫多了~~
《爱的徒劳2》今天读到莎翁对于自大的聪明人的嘲讽,觉得很传神。“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的愚笨。”可谓生动地解释了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自然是优点,但自恃聪明或玩弄小聪明就不是了。自恃聪明的人的眼睛其实总是被蒙蔽的,有时反而看不到显而易见的事实。比起“聪明”这个词来,我更喜欢“智慧”这个词,它更平和也更大气。
《爱的徒劳3》 看完了这出剧,可以说已经对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语免疫了。越是滔滔不绝地发下重誓,越像是逢场作戏。真诚的情感总是自然流露的,朴实而直入人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表白。而且,一时的冲动难以持久。在长久的孤寂或连续的挫折之后仍能保持热情,才可称得上是真心。爱情如此、爱好如此、事业如此。因为爱一个人、爱一件事不是一拍脑门的决定,而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