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作者: 千月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6-12-29 19:11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你是否曾经给报纸写过信件,如果做过这样的事,你一定会非常喜欢下面的故事。

1963年,一个名叫玛莉·班尼的小姑娘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她这样询问到:

我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端到桌子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但是什么都不做、调皮捣蛋的弟弟戴维却能得到一个甜饼。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那为什么我总是看到很多好孩子都被上帝遗忘了呢。

这个问题着实让收信的编辑西勒·库斯特先生烦恼了好一阵子。作为儿童版栏目的编辑,他已经收到过无数倾诉同样烦恼的信件。一直以来,他都觉得难以给出一个让孩子们安心的答案。

然而,答案却在不经意间降临。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两位新人由于过于激动,竟将戒指戴到了彼此的右手上。主婚的神父幽默地提醒到:“右手已经足够完美了,就让戒指来修饰左手吧。”满堂哄笑中,烦恼的西勒却是茅塞顿开,惊喜地得到了以下结论:

因为右手本身已经足够完美,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于是,一封作为回复的信件在《芝加哥论坛报》上登出了,题目为《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

善良,本身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品质。一旦主动求回报,性质就变了。中世纪时,天主教堂出卖“赎罪券”,让信徒们以金钱交换上天堂的资格。这种所谓的“赎罪"与“虔诚”让天堂成为了银行,上帝成为行长,而天使们则成为出纳。这样的天堂,真的是信徒们梦寐以求的乐土吗?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在说善良不应该得到回报,否则“滥好人”就该是上天堂的最佳人选了。“滥好人”的问题在于分不清自我和他人的界限,从而误解了善良的真正意义。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行为的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与外界、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有清晰的界定,他/她自然就会明白:

善良并不是无条件牺牲自己去获得别人的认可;同样的,没有得到别人认可的善良也并非毫无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看,善良的“回报”也可能是难以衡量的,甚至可以经历长久的岁月仍发挥效用。就像美国那篇关于圣诞节的经典社论,即使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传递出一种绵绵不绝的善意与温情,不知道安慰了多少孩子的梦想,又勾起了多少大人的童年回忆。这篇社论的标题是《是的,维吉尼亚,圣诞老人是真的》

故事发生在1897年7月20日,一个住在纽约曼哈顿名叫维吉尼亚·欧汉伦的8岁小姑娘,给纽约《太阳报》写了一封信。她想知道圣诞老人是否真的存在,而父亲告诉她只有《太阳报》的回答才能作准。

维吉尼亚与她写的信

几个月后,《太阳报》刊出了一篇社论作为对这封信的回复。在文章里,回信的编辑弗朗西斯·丘奇斩钉截铁地告诉维吉尼亚:

圣诞老人是真的,他就和爱、慷慨和奉献一样,是确切存在的。

……

没有人看见圣诞老人。可是那不能证明没有圣诞老人。

因为,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看不到的。

……

100多年来,这篇社论不断重刊并被多家媒体转载,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当代圣诞故事”。同时,这封回复也同样对维吉尼亚的人生产生了持久的正面的影响。

尽管经历了婚姻的不幸,成为单亲母亲的维吉尼亚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教育博士学位。她当了20多年教师,在晚年成为校长,几乎一辈子都在和孩子们打交道。无数的小朋友向她咨询圣诞老人的问题,而每一次,维吉尼亚总会亲手回信并在信中附上这篇已成为经典的社论。终其一生,维吉尼亚始终相信着圣诞老人的存在,也努力维护着孩子们心中的美好信念。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一天天地成长,终有一天会停止询问这个“天真”的问题,然而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有人曾经以这种善良的方式来满足他/她心中的期望与幻想,这本身就像童话一般美好。而一个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哪怕他/她终将成为忙于世俗的大人,也必定不会变的彻底无趣或冷漠。

更为欣喜地是,当一个人接收到善意或者受到帮助后,心灵的触动使其开始将这种善意不断传递,那这种“回报”当真是功德无量了。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自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伯伯。

有一天,伯伯正在搭乘叮叮车(香港的一种交通工具)。突然,一个看起来消瘦颓废像是流浪汉的人向一个乘客说到:“我肚子好饿,好想吃一碗叉烧饭啊。”那乘客看了流浪汉几眼,把自己袋子里的面包递给了他。流浪汉接过面包,嘴里却仍然嘟囔着:“我真的好想吃一碗叉烧饭啊。”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的伯伯想了想,便从口袋里拿出30块港币,递了过去。“去吃一碗叉烧饭吧。”伯伯对那个流浪汉说道。

“你就不担心那个流浪汉是个骗子吗?”作为一个自认为十分“警觉”的大陆人,我问到。

“香港的这种情况可能没有那么多,”伯伯想了想,又说道:

即使是个骗子,我也不过才损失了30港币。虽然10个人中可能有9个骗子,但只要有1个人是需要帮助的,那我们又何必那么计较呢。

豆瓣上的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付出也是本性,人做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对别人好,让别人高兴的事情,自己也会满足。人有这种需求,否则所有的服务都可以购买,亲密关系也就没有任何必要了。这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也许,是否需要对陌生人付出善意,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然而对于我们身边的人以及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真的足够“善良”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重要的东西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ep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