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在北方草原时,风一样吹过来,风一样吹过去,自生自灭而已。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只不过是运气罢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潮水一样攻入中原,其中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其时北魏的政治军事经济重心,均在北方,远离中原地区。
以如此数量上的劣势,要统治广袤大地上占绝对优势的汉族,鲜卑人顿时有力拙技穷之感;而战线的过于漫长,也使鲜卑人深感鞭长莫及之无力。由于纯粹依靠军事征服和屠杀攻城掠地,汉人的敌视和仇恨是很普遍的:强弩之初,锋头正盛,囿于一时的弱势,汉人暂时按住了自己的愤怒,如果假以时日,强弱易位,强弩之末,其锋必有可乘之时!
如何化解这场弥天的民族仇恨?北魏的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深刻的思考。他们中间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那就是全面的汉化!
冯太后和孝文帝了解和熟悉汉文化,也比较向往汉文化:马上打天下,马上也能治天下?汲取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他们决定逆取顺守,恩威并用,实行怀柔政策,以确保北魏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万年不易。
汉人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发展了丰厚的物质文明,也积淀了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不是鲜卑人轻易所能仰止。况且,其时汉人已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汉化,既是一种趋势和潮流,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进步,更是一种反复权衡利弊而做出的一种理性的选择!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只有把它放到大海里面去。一滴水暴露在阳光下,很快就会丧失个体的存在,但是如果汇进江河,流入大海,就可以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得到永生!也许,汉化可能会使鲜卑人失去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但任何文化都不是叫人死的,而应该让人活!
——况且,鲜卑人一路走来,也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融合,估计不会拒绝排斥优秀的东西,否则他们不会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艰难生存,迅速崛起。这其中固然有幸运的成分,但人事的努力也不能忽视。
也许有人会说,北魏是征服者,为什么不实行鲜卑化的政策,却要屈尊汉化呢?
这里有个难易的问题。鲜卑人数量上居于劣势,汉人处于绝对优势;汉人主宰这块土地已经几千年了,她的文明是炫目的。强行鲜卑化的过程,只能是掘开了大河的堤坝,越过堤坝的洪水会瞬间冲垮一切。
在《论英雄和英雄崇拜》(作者:托马斯·卡莱尔)中,有这样的记录:穆罕默德说过: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既然鲜卑化难度危险如此之大,那么,汉化就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无疑。
明末清初,革故鼎新,满洲人强行推出蓄发政策,“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有清一代,满汉之防,是非常森严的。二百七十多年过去了,满清的文治武功好像已经完全奏效。可是,武昌城头的几声枪响,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转眼就灰飞烟灭了。满人呢?单凭外表和语言,我们已经很难区别、分清他们了。
很清楚,满清统治二百七十多年中,满人汉化的过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网友评论